2010年惠民实事之二:双路供水工程
萧山南片仍有26个黄海标高25米以上的行政村存在季节性用水难问题,涉及4万多村民。双路供水工程完成后,当村民家中的一路自来水出现断水时,另一路将及时供上,能有效解决村民季节性用水难问题。
百姓愿景:再也不为用水愁
早在2007年,跨时两年的萧山改水工程竣工,5.5万山区百姓彻底告别了祖祖辈辈挑水喝的日子,盼望已久的自来水哗哗地流进了农户家里。这也意味着,萧山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区域供水。
但在萧山南片一些海拔较高的村落,每逢用水高峰期,村民还是会为用水发愁。夏季水源紧张,自来水很难输送到位,一旦自备水供应不足,村民又要为喝水、用水所苦恼。类似季节性缺水的问题困扰着南片4万余村民。
对此,戴村镇青山村村民沈吾康深有感触。沈吾康住在青山村的石牛山自然村,地处黄海标高25米以上。由于村的海拔较高,自来水很难输送到位,再加上管路细长,水压不能满足供水需要。尤其是进入夏季枯水期后,水源十分紧张。
“这些年,每年的7、8、9月,是村民们最难熬的三个月。”沈吾康说,为了能用上水,大家不得不赶到离村1里路外的水塘挑水喝。虽然每次都会挑上满满两大桶水,但都只能维持全家人两天的生活用水。当水塘的水都不够用时,村民们便雇上几辆拖拉机,特地去南片自来水厂装水。那3个月,水成为石牛山村最珍贵的物品。由于水来之不易,每一滴都被村民们尽可能地利用起来。用淘米水洗菜、用洗手水擦地……家家户户都琢磨出了一套“节水经”。
今年,区委区政府将“完成南部黄海标高25米以上季节性缺水的26个村双路供水工程,解决四万多人季节性用水困难”作为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石牛山自然村也被列入其中。得知这一消息后,村民们兴奋地奔走相告。“希望以后我们再也不用为用水发愁了。”沈吾康笑着说出了自己的愿景。
政府承诺:
完成26个村双路供水工程
据了解,在我区义桥、戴村、河上、楼塔、进化等南片乡镇,共有40个行政村位于黄海标高25米以上。2005年,区委区政府把萧山南片黄海标高25米以上村的改水工程列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经过两年多“先点后面”改水工程的实施,这些村庄的“饮水难”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仍有26个行政村存在着季节性用水困难。
为彻底解决南片山区居民的用水困难,2009年4月,区改水办等部门开展多次专题勘察后,萧山区自来水双路供水工程建设首个试点工程在楼塔镇大同片动工。工程将南片自来水厂的自来水通过多级提水、加压,输送到大同一村、大同二村、大同三村的12个蓄水池内,层层加压把水送进老百姓家中,为7000多村民解决了夏季用水难。
今年,南片山区的双路供水工程还将有计划逐步实施。预计能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南部黄海标高25米以上季节性缺水的26个村双路供水工程,涉及楼塔、河上、戴村、义桥、进化5镇,解决南片4万多村民的季节性用水困难。双路供水工程建设完成后,当村民家中的一路自来水出现断水时,另一路将及时供水,能有效解决群众的生活用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