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外行业 > 奥地利加强环境保护的经验与启示
奥地利加强环境保护的经验与启示
发布日期:2009/1/13 11:18:42

奥地利奥中友协常务副主席卡明斯基(左二)会见中国新闻代表团 王巨颐 摄

中国新闻代表团参观奥地利维也纳环保工厂 王巨颐 摄

中国新闻代表团走访奥地利萨尔茨堡州政府 王巨颐 摄

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奥地利农场 王巨颐 摄

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奥地利农户 王巨颐 摄

 

  "奥地利加强环境保护的经验与启示"为本次出访主题。奥地利方面对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非常重视,总理府新闻局作了精心安排和周到接待。代表团成员围绕主题,认真考察,访问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出访的基本情况


  代表团从北京启程前,奥地利驻华大使赛迪科会见了代表团一行,代表奥地利政府欢迎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奥地利,并简要介绍了奥地利的相关情况。代表团飞抵奥地利的当晚,奥地利总理府新闻局局长克劳斯·霍尔亲自到机场迎接。代表团离开奥地利的当日中午,奥地利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齐伯格宴请了代表团全体成员。


  在为期8天的访问中,代表团先后访问了维也纳市政府、萨尔茨堡州政府,分别采访了维也纳市政府环境委员会主席、市议员艾里克·瓦朗丁,萨尔茨堡州政府负责农林渔、资源保护、水利、能源及地区发展事务的官员约瑟夫·艾斯尔,详细了解维也纳市在环保规划、大气保护、节能减排、饮用水净化及处理、垃圾处理的做法,认真听取萨尔茨堡州在支持与发展生态农业方面的经验介绍;深入垃圾焚烧处理厂、生态农庄,考察先进的垃圾集中综合处理技术,查看新型的生态农产品种植、加工与销售模式;参观国家公园保护区管理中心,实地感受奥地利为保护生态环境所取得的成果;住宿山区农户家中,亲身体验当地农民开展畜牧业养殖及加工、开办度假旅馆等多种经营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代表团还与奥地利总理府大气专员罗伯、奥地利《新闻报》负责环保报道的记者就大气保护问题进行了交流,与奥地利民间环保组织"诺亚方舟"的专家围绕生物植被多样性的保持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座谈。


  在奥地利访问期间,奥中友协常务副主席卡明斯基博士、萨尔茨堡州副州长威尔弗雷德·哈斯劳尔也分别会见并宴请了代表团一行。


  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也对本次新闻代表团访问奥地利高度重视。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临时代办王顺卿参赞会见并宴请了代表团一行,同时委派大使馆一等秘书刘昶在代表团乘机抵达、离开奥地利时予以迎送。


  二、奥地利加强环境保护的经验


  奥地利国土面积8.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820多万,环境承载压力较小,但在一个人均GDP高达3.2万欧元的国家中,能够保持清新优美的环境,其环保理念和做法,颇具意义。在访问中,代表团发现无论是奥地利联邦政府,还是各州、市政府均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环保理念超前,在政策制定、城市规划、财政预算、资金投入等多方面向环保领域倾斜。可以说,在环境保护方面,奥地利属于欧洲领先国家之一。其中,首都维也纳市、乐神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州是奥地利重视与加强环境保护的两个典型,其做法与经验十分具有代表性。


  1、规划:发展服从于环保


  "维也纳市的人均二氧化碳年排放是全欧洲最低的,只有5.9吨,而奥地利的人均年排放为11.3吨,整个欧盟国家的人均年排放则是15吨。"在会晤中国新闻代表团一行时,维也纳市政府环境委员会主席、市议员艾里克·瓦朗丁自豪地说。他介绍说,这得益于该市从1999年开始就制定的环境保护十年规划,其中关于大气保护的减排项目计划到2010年减排200多万吨二氧化碳,结果在2006年就提前达标。目前,维也纳市正在实施第二个减排项目,力求在控制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同时,也遏制住人均排放量增加的趋势。


  城市发展要服从于环境保护,用规划来引导并加强环境保护,是维也纳市的成功之处。一个明显的例证是:维也纳市常年刮西风,根据这一特点,该市在做城市规划及产业布局时,将有污染的工厂或对环境有影响的企业统一规划建设在城市东北部的23区,如今在这个区集中了垃圾焚烧厂、特种垃圾处理厂、化工厂、污水处理厂等,这样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这些企业对整个城市环境的影响。


  另一个通过规划对环境保护起到良好作用的例证,是维也纳市的垃圾分类处理"5+2"模式。行走在维也纳街头,常能发现排放整齐的5种不同颜色盖子的垃圾桶;漫步于居民门前,还能看到2种颜色盖子的垃圾桶。别看垃圾桶盖子颜色繁多,但统一规划设计的桶身图案与颜色、文字说明等标识,让维也纳市民包括不懂德语的外国游客能一眼识别出,每个垃圾桶所对应的不同种类的垃圾:纸张、电池、塑料、易拉罐、浅色玻璃、深色玻璃、有害垃圾等。这种规划既潜移默化地引导人们自觉养成了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也方便了垃圾焚烧厂回收垃圾及进一步分类处理,同时也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


  位于萨尔茨堡州境内的克里默尔瀑布被保留作为旅游景点,而没被建成水电站,更是发展服从于环保的有力例证。克里默尔瀑布落差高达390米,是奥地利乃至欧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曾经被政府规划用来修建一座水力发电站。但当地群众认为保护环境更重要,建议将其保护起来。最终,规划服从环保,放弃修建水电站,保持瀑布的原生态,将瀑布及周边村落建成为旅游区。 #p#分页标题#e#


  2、投入:舍得花钱买环保


  奥地利驻华大使馆提供的资料显示,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奥地利在欧盟成员国中居第3位,全球排名则列第12位,其经济实力比欧盟成员国的平均水平高出22%,可以说如今的奥地利已成为欧盟乃至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汽车成为奥地利家庭的必需品。


  奥地利现有机动车约560万辆,平均每两人拥有一辆小轿车。首都维也纳的人口达160万,是奥地利汽车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一对夫妇拥有2-3辆车司空见惯。目前在维也纳工作的人约有22万居住在郊区,其中三分之二的人每天自己开车上班。资料显示,奥地利全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22%来自汽车废气。


  为降低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维也纳市政府绞尽脑汁想了许多办法,如:减少私家机动车数量;注重发展多功能道路,人行道、自行车道、机动车道并重,鼓励自行车代步或步行;对进入市区的货车每次征收进城费,对私家车在城市中心区停放时间进行2小时限制等。同时,斥资大力发展电车、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为鼓励人们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维也纳市政府对公交票价补贴50%,由政府在年度预算中支出,直接拨付给市政府全资的公交公司。


  近年来,因价格因素使柴油车在奥地利广受青睐,为解决柴油车微尘排放量较大问题,对购买装有微尘过滤器的柴油车消费者,奥地利政府一次性减税300欧元。而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州和上奥州等地,政府还设有专项基金,向加装过滤器的柴油车主提供补贴。同时,从2008年7月1日开始,奥地利引入新的购车鼓励措施,那些购买二氧化碳排放少的新型节能轿车的消费者可获得政策奖励。


  影响大气保护的因素除了汽车尾气排放,还有因焚烧垃圾及居民取暖产生的废气。维也纳市政府通过投巨资兴建现代化的垃圾焚烧处理厂,有效解决了这个难题。位于维也纳23区的普发费努垃圾处理厂,是维也纳市政府投资2亿欧元、历时3年建成的,于2008年9月投产。走进这座现代化的垃圾焚烧厂,可以目睹从垃圾变成电能、热能、建筑材料等的全过程:垃圾运抵后进行分拣,密封燃烧,热能通过锅炉产生蒸汽,1/3用来发电,2/3直接供热。产生的废气经过严格过滤,排放时几乎与外部空气差不多。沉淀下来的粉尘与水泥混合用于建筑,剩下的5-10%的重金属则送到另外的地方集中密封填埋。据了解,维也纳市现有三座现代化的垃圾焚烧处理厂负责处理全市的生活垃圾,其余工业、医疗垃圾等由特种垃圾处理厂处理。目前,维也纳居民99%以上的家庭实现了集中远程供暖,只有不到1%的居民家庭自己烧火取暖。据了解,类似普发费努垃圾处理厂这样集垃圾处理与远程供热于一体的现代化垃圾焚烧处理厂,如今在奥地利各州都有。


  生态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也是本次代表团访问奥地利考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考察位于马格拉纽西的阿达玛生态农场时,在与萨尔茨堡州政府负责农林渔、资源保护、水利、能源及地区发展事务的官员约瑟夫·艾斯尔座谈时,代表团获得了一个信息:奥地利政府对从事生态农业的土地每亩每年补贴300欧元。


  为何大力扶持生态农业发展?约瑟夫·艾斯尔的解释道出了其中的奥秘:萨尔茨堡州在奥地利较早支持发展生态农业,现有13%的农业用地用于搞生态农业,所占比例在奥地利乃至欧洲都是最高的,生态农业不仅包括了种植业,还涵盖了畜牧业。目前,该州90%的农庄和农业企业在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符合奥地利制定的环境保护纲领,其中就包括不使用化肥。而在不久的将来,该州生态农业用地的比例将超过使用化肥的农业用地。


  保护环境,舍得投入,是代表团此次访问奥地利的一个强烈感受。代表团访问维也纳市政府时,正值其讨论总额达110亿欧元的2009年预算支出方案,其中在讨论中尤其关注大气保护、垃圾处理等环保问题。维也纳市政府环境委员会主席、市议员艾里克·瓦朗丁有句话给代表团留下了深刻印象:"提供好的服务与供应,保障市民生活,是政府和公共服务机构要做的工作,因此维也纳在公交、能源、垃圾处理、供水等方面,一直由政府投资与掌握,而不是放给市场。"


  3、合作:区域联动抓环保


  位于中欧南部的奥地利,比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意大利、瑞士、列支敦士登等8个国家。近年来,奥地利不仅在国内积极推行环境保护政策,同时加强了与邻国尤其是前东欧国家的环保合作。


  "环保不是一个城市关起门来自己做,而要敞开门与周边城市开展合作;眼光不要仅盯着160万人的维也纳,还要关注周边900万人的城市群。"基于上述理念,维也纳市在邻国的一些友好伙伴城市设立了办事处,派出的工作人员不仅有城市管理专家,更多是环保专家,与这些城市在大气保护、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公共交通等涉及环保的多领域开展合作。


  与维也纳市如出一辙,萨尔茨堡州也同样采取了跨区域联动,与相邻的两州合作开展环保。该州与蒂罗尔州、克恩腾州在三州交界地带,划出1800平方公里范围,共同建设了高特劳恩国家公园,以利于更好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冰川、湖泊、森林及整个区域的环境。这个国家公园划分为三个区,即外围区、核心区和特别区,其中特别区连路都没有,也不允许人进入,力求保持当地的原生态环境。


  在保护环境方面,奥地利政府还与一些民间环保组织密切合作,支持这些组织在某一领域保持研究优势,来实现对某些特定物种、植物及区域环境的保护。代表团在与奥地利民间环保组织"诺亚方舟"的专家彼德·兹普斯座谈时了解到,这个致力于蔬菜物种发现、收集、保护及恢复生产的组织,拥有全欧洲最大的蔬菜品种基因库,包括7000多种蔬菜品种,其中仅西红柿就有600多个品种。这些品种大多是目前市场上没有销售,甚至少有人种植的蔬菜品种。目前,经该组织与7000家合作农户的努力,已培育出近3000个蔬菜品种,其中约有400个品种进入了流通领域,重新走上了餐桌。


  奥地利在环保领域多年来积累了先进的经验,对解决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非常有针对性和借鉴意义。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生态环境部部长:杜绝污水处理标准一刀切!
广州市河长办调研荔湾区河湖长制和海绵城市
呼和浩特出台管控办法 护航海绵城市建设
重庆水务发布2025年度“提质增效强回报
天津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防汛排涝能力
三个维度看株洲如何建设“会呼吸的城”
《广东省河湖长制条例》出台 以法治护航河
驻马店市生态环境局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 守
闽清推进新一轮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以治水治林新成效更好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3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4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52024中国环博会深圳展 IE expo
6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7全球最大环保展慕尼黑IFAT中国系列子展
8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9六大主题分会聚焦水利行业热点,尽在9月4
10“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