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人员正在从隧洞东西两个作业面同时掘进,加快工程进度。图为输水隧洞洞阳工区一侧施工现场。 罗时茂 摄
本报讯(记者 苏 毅)一个长达数公里的隧洞正从东西两个作业面同时施工,只剩下最后43米,全线贯通已指日可待。记者昨日从长沙市引水及水质环境有限责任公司获悉,株树桥引水工程已进入冲刺阶段,长沙7月份拥有株树桥“第二水源”的愿景将成为现实。
全长97公里的市引水及水质环境工程作为长沙开辟“第二水源”工程,从去年起被列为市“十大民生工程”和市“两帮两促”活动重点项目之一,全线88个标段强力推进,其中57个标段进入结算阶段。昨日,记者随市引水及水质环境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学成、市编委办主任邹觉西等来到位于浏阳市蕉溪乡高升村的崔家冲工区。“工区输水隧洞长4公里多,3个用来施工的支隧洞与之连接,相当于6个面同时作业。”杨学成介绍。
记者在洞内看到,主隧洞已基本成型,高宽各约4米,一台挖掘机正在作业。据悉,隧洞开挖最艰难的节点工程已完成,只剩下最后的43米,全线有望本月底实现贯通。目前,市编委办“两帮两促”工作组正全力协助引水公司抓好征地拆迁等方面的工作。
据悉,引水工程从株树桥水库到星沙水厂长76公里,隧洞长达43公里,占比约56%,而蕉溪乡至洞阳镇的10多公里隧洞中,就有13条断裂带,在成功穿越12条后,最后1条异常艰难。超过100米的覆盖层曾发生三次断塌,所幸没有人员伤亡。在洞阳镇砰山村的一个山谷中,记者看到一个巨大的“水泥坨”。“塌方的地方就在这里,塌方后仅灌浆的水泥就用了2.3万吨。现在最难的施工地段已经成功穿过。” 杨学成告诉记者,隧洞贯通后将全面开始衬砌,洞内将形成一个直径约3米的输水管道。届时,株树桥的水将自流到长沙城。
据悉,引水工程一期投入运营后,可保障日供水60万吨,而随着城区自来水的深度处理,全城水质将明显上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