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昆明市的截污治污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主城区在污水处理的量和质上均实现了“双提升”污水日处理规模已达120万吨,所有的污水处理厂均将处理标准从一级B标提升至一级A标,处理水平迈入全国前列。
本报讯 记者马雪荣报道 滇池治理最根本的措施是截污治污,自昆明在滇池流域全面开展工业污水、城镇生活污水和农业农村面源污水全面收集处理工作以来,成效显著。记者昨日从市滇管局了解到,目前主城区在污水处理的量和质上均实现了“双提升”:污水日处理规模已达120万吨,所有的污水处理厂均将处理标准从一级B标提升至一级A标,处理水平迈入全国前列。
在沈机集团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的中水处理站,工作人员现场打起一瓶中水,仅用肉眼看,无法与自来水区分开。该公司后勤保障部主任刘军说,公司产生的工业污水经过处理变为一级A标,为公司绿化和公厕提供用水,使公司实现污水“零排放”,同时每天节省300吨的自来水使用量,仅这一项每年就节省45万元。另外,这个污水处理站还吸纳了周边的花渔沟村和石关村两村的生活污水。据介绍,该污水处理站满负荷运转时,每天的处理能力可达800吨。
碧鸡办事处的王家堆村距离滇池只有300米,过去全村的生活污水都随河水或雨水直接排进滇池。如今,全村的生活污水全部经过一个简单的污水收集处理工程进入一片小型湿地,经过湿地的净化后达到一级A标的排放标准,再进入滇池。像这样建设和管护成本低、改善村庄环境的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在西山区已经实施了23处。据西山区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23个项目都根据村庄的情况因地制宜地建造,投资最少的仅几万元,最多的140万元,不仅截留处理了污水,还为村庄增添了景致。
据了解,这些小型的污水处理站作用不可小觑,有的还成为节水的亮点,而它们最重要的作用是为截污治污出了一份力,有了这些分散在工厂、村庄的污水处理站,就距“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滇池”的目标近了一步。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李斌介绍,去年年底,主城区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达到了110.5万吨,比2005年的日处理规模翻了一番,如果再加上这些分散式的中水处理站,实际上现在主城区的污水处理能力已经达到120万吨。
另外,环湖截污主体工程预计年底完工,目前40公里长的截污干渠实现闭合贯通,8个污水处理厂及初期雨水处理站即将通水试运行。
李斌介绍,滇池治理的实践表明,滇池治理首先要做到收集处理污水,不让污水流入滇池。因此今后截污治污工作仍要最大力度收集污水,在“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加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陆续建成第九、十、十一污水处理厂,目前空港经济区、经开区都在筹备建设污水处理厂。呈贡新区的两座污水处理厂即将投入使用。同时,主城区的污水收集系统也正在逐步建设完善,今年计划完成50公里排水管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