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讯(记者陈维华报道)为了尽早还市民更多的蓝天,2010年,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计划投资33亿元实施21项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工程,力争2010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全年总天数的72%以上,减排二氧化硫1万吨以上。此外,根据已确定的治理目标,位于中心城区的47家污染企业将分批搬迁,首批10家污染大户将在年内“出城”。
3月30日,记者在2010年乌鲁木齐环境保护治理大会上了解到,去年,乌鲁木齐有103天空气质量没有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采暖期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仅为84天,中重度污染天数达到了24天。“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了制约乌鲁木齐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最大民生问题。”自治区党委常委、乌昌党委书记、市委书记朱海仑在会上说。
本次会议明确了2010年乌鲁木齐环境保护的目标,今年,首府的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要达到全年总天数的72%(263天)以上,减排二氧化硫1万吨以上,化学需氧量5000吨,万元GDP能源消耗比2009年降低4.4%,饮用水源水质保持100%无污染,城市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并有所改善。
其中,计划投入3000万元对20个集中供热企业建设高效脱硫除尘设施实施补助;投入3000万元对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中石油乌石化分公司、国电红雁池发电有限公司的脱硫项目进行补助;投资8000万元,完成对棚户区及城乡结合部、驻乌部队燃煤小锅炉拆并2000台的任务。
据了解,首府中心城区现有化工污染企业47家,政府计划在5—6年完成对这些企业的搬迁,今年完成10家以上企业的搬迁和关停工作,力争将中心城区打造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今年,乌鲁木齐还计划投资8000万元建设4个空气监测站点,同时续建20套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和3条机动车尾气检测线。
由于特殊的地形和气候因素制约,每年冬季采暖期长达半年之久的乌鲁木齐深受大气污染危害,煤烟、扬尘、粉尘、汽车尾气等污染成为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早在1998年,乌市就开始实施“蓝天工程”,但步履维艰,冬季大气污染情形一直未能彻底解决。
■头题链接
建筑节能成亮点
在本年度治理大气污染的规划中,建筑节能被列为主要的规划之一,并专门制定了《2010年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方案》。今年,计划投入2.86亿元补贴资金引导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50万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占了绝大部分,达到了230万平方米。此外,今后新建小区必须配套使用天然气,并且对新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做出了要求,以后新建建筑要严格执行65%节能设计标准。
饮水安全是关键
今年,水污染治理重点以水磨河等地表水体为重点,同时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完成681户农牧民及油库等重点源的搬迁,加强水源地环境监管水平,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新增污水处理能力,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
公共绿地要多建
在这次会议上,朱海仑特别强调“要利用一切空间植绿增绿,千方百计见缝插绿”。今年,乌鲁木齐计划新增绿化面积3.14万亩,加大公共绿化、道路绿化、荒山绿化和庭院绿化。中心城区未建设或拆迁腾出的土地要尽可能用于公共绿地建设,今后,各类新建的小区和产业项目园区必须保证30%以上的绿地面积,否则不予审批或验收,对于各类建设过程中擅自改变绿地性质的,坚决依法从重处罚。
同时要加强乌鲁木齐周边草场森林、水源地和湿地的保护,乌鲁木齐县、达坂城区等涉农区县要坚持“生态立区”,继续做好退耕还草、草场禁牧和周边沙石坑治理工作。
餐饮油烟需控制
针对餐饮企业任意排放油烟以及城市建设造成的“二次扬尘”的问题,这次环保会议也做出了安排。要通过安装高效油烟净化器、改用清洁能源等措施,严格控制餐饮业油烟的乱排乱放。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容易造成二次扬尘的煤场、渣场、建筑材料与垃圾场的监管,环保、建设、行政执法等部门加强对建筑工地、市政道路施工工地的扬尘污染控制,开展“绿色施工工地”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