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记者从6月5日召开的海口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海口全市环保工作取得显着成绩,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环境质量在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名列前茅。
发布会介绍,“十一五”以来,海口市坚持生态立市,已走出了一条新兴工业增产不增污,繁荣经贸增效不增污,发展旅游增景不增污的绿色产业发展道路,先后获得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和“节水型城市”等荣誉称号。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海口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环境质量在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名列前茅。
此外,环保优化经济发展能力增强。“十一五”期间,海口市GDP年均增长12.4%,五年翻了一番。而万元工业增加值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排放强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和1%;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2197吨标煤/万元,单位GDP用水量为24.49吨/万元,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呈现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益的良好态势,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海口市化学需氧量总量减排比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多削减了2008吨,超额16.7%,为全省“十一五”污染减排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城市转型发展腾出了环境容量。
“十一五”时期,海口全市共投入环境保护资金51.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5倍,“十一五”末环保投资额占GDP的2.53%,目前海口全市已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6个、颜春岭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城市放射性废物库等环境基础设施,全市人均公共绿地达12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8.4%,共建成文明生态村1447个,占全市自然村总数的68%。环境承载能力显着提升。
同时,海口市强化环境监测和监察标准化建设,率先开展环境空气中PM2.5的监测,在生态敏感区先后建立饮用水、空气等环境预警预报系统,环保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2009年,海口在政府机构改革中,组建了海口市环境保护局,在全省18个市县中第一个成立了独立的环保部门,2010年在四个区分别成立了区环保局,进一步理顺环境管理体制,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