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的全国环保工作会议透露,据初步测算,2009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继续保持双下降态势;国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48.2%,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年均浓度较2008年下降10.5%。重点城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较2008年下降10.4%。
去年,各地围绕减排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新举措、新方法,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力度不断加大,减排工程建设和淘汰落后产能取得新进展。本报特刊发一组各地推进污染减排的经验报道,以供其他地方借鉴。
切实加强环境监管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大力推进污染减排
安徽环境质量保持基本稳定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连续三年实现双降
中国环境报记者 潘骞 安徽报道
2009年,安徽省扎实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加强环境监管,着力推进污染减排,在全省经济企稳回升、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了环境质量的基本稳定。
去年,安徽省完成299个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圆满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任务,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连续3年实现了双下降。
□完善考核与激励机制■推进工程和结构减排
安徽省不断建立和完善任务考核与激励机制,拟定了《2009年度污染物减排计划》和《安徽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奖励办法》,明确了任务,落实了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安徽省政府加大投入,将环保专项资金增加到8000万元,并设立了500万元的减排奖励资金,为促进污染减排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安徽省环保厅出台了《国控、省控重点污染企业及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环境监察管理办法》,将减排项目列为环境监察重点,省环保厅每季彻查一次,各市局每月督察一次,促进了企业治理设施的稳定运行。同时,安徽省环保厅联合省物价局下发了《关于加强燃煤机组脱硫电价及脱硫设施运行管理的通知》,加强了脱硫设施运行监管和奖惩。
安徽省加快推进工程减排,污水处理厂和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等重点减排工程取得显著进展。去年,安徽省建成污水处理厂41座、管网1200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1.5万吨/日,实际处理水量达65万吨/日,新增电力脱硫机组装机容量496万千瓦,全省脱硫机组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91.8%,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调整产业结构是推进污染减排的重要途径。安徽省大力推进结构减排,督促地方和企业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落实产能淘汰计划,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巡查和监督性监测,对存在环境问题的80家污水处理厂下达整改通知,对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的电力企业脱硫设施进行现场监察,进一步提高了治污设施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强化环保部门监管职能■发挥地方党委政府作用
安徽省坚持开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去年,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9.4万人(次),检查企业3.3万家(次),立案117件,挂牌督办了41家企业(小企业群、开发区),整改了460余家企业。同时,安徽省对全省“两高一资”、钢铁、涉砷涉铅行业企业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对358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61家造纸企业进行了后督察,对426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行了检查,关闭了小造纸企业7家,取缔了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的12个排污口及违法建设项目。
安徽省不断强化环境风险预警机制,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重大违法建设项目、化工及涉砷等重点行业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容易引发环境安全事故的情况等,安徽省以环保厅专函形式,告知有关市委书记、市长。安徽省环保厅先后约谈了存在连片污染问题、环保工作不力的13个县(市)的负责人和17家企业的法人代表,把环保部门的监管职能与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执法氛围,推动了一批重大问题的解决。
□实施污染联防蓝藻防控■淮河巢湖水质基本稳定
为确保淮河、巢湖流域水质,安徽省对淮河、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实行每月一调度、每季度一督察,报告省政府有关领导,通报省直有关部门及流域各市政府。同时,安徽省积极实施淮河流域污染联防和巢湖蓝藻防控,按照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各削减20%的目标,淮河(安徽段)流域内各有关市制定了枯水期污染源限排方案,对汛期水质监测、污染源巡查、工业企业及尾矿库等日常环境监管做出具体安排。合肥、巢湖两市分别编制了城市饮用水水源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蓝藻暴发应急预案。
2009年,淮河、巢湖流域水质保持基本稳定。巢湖湖区水体由中度富营养好转为轻度富营养状态,淮河干流整体水质有所好转,好于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由64%提高到82%,出境水质(Ⅲ类)好于入境水质(Ⅳ类)。
相关链接
深圳 着力加强减排能力建设 增设减排处任务细分解
中国环境报记者 刘晶 深圳报道 记者近日从深圳市相关部门获悉,2009年,深圳市不断完善减排责任考核制度,积极落实减排措施,不断加强减排能力建设,污染减排取得了明显成效。
按照广东省环保厅统一部署,深圳市编制了2009年度污染减排工作计划,将减排任务分别下达到各区政府、光明新区管委会及市直相关部门等12个单位,纳入年度减排考核。
深圳市不断加强减排队伍能力建 设,在去年刚刚完成的深圳市政府机构改革中,深圳市环保局升格为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在各部门大幅裁减机构和人员编制的情况下,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在原环保局基础上增设了3个处室,其中专门增设了污染减排处,减排力量得以进一步加强。同时,深圳市聘请华南环保督查中心及在线监测领域知名专家,对涉及减排的现场监督、监测、监察和统计等方面的全市环保系统工作人员开展了两次集中培训。
深圳市全面梳理减排日常工作,进一步理顺减排工作机制,将环保系统各相关部门承担的减排工作任务细化分解,明确每条任务的时间要求,并落实责任人;建立深圳市污染减排处,统筹协调各部门分工协作,确保减排工作各环节有机衔接、有序推进。
台州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污水处理厂达标率提升
中国环境报讯 记者近日从浙江省台州市有关部门获悉,2009年,台州市污染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去年,台州市以污染减排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解决突 出的环境问题,让良好的环境质量惠及全市人民。
在推进结构减排层面,台州市严格落实总量替代方案,坚持以新代老、以新促老削减污染物总量,实现增产不增污;加快推进造纸、食品、水产冷冻等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和环境污染整 治,14家造纸企业和22家水产冷冻企业完成了环境整治;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完成53家重点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
台州市重点抓好城市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和工业园区、中心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新建截污管网76.2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53万吨/日。全年共确定减排项目167个,其中化学需氧量减排工程137个,二氧化硫减排工程30个。
台州市不断强化环境管理,推进管理减排,出台《台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暂行办法》,建立排污权总量核定指导意见、可交易排污权认定工作程序规定等配套制度,明确排污权交易指导价格,筹建排污权储备中心,全面开展排污权交易工作。2009年,全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率为96.7%,超出生态省建设考核指标31.7个百分点。 陈鑫
辛集 企业初步处理园区专业处理处理厂综合治理 有效解决制革污染问题
中国环境报记者 曹培锋 周迎久 石家庄报道 记者日前从有关部门获悉,作为全国最大制革基地的河北省辛集市,制革污水实现了100%收纳、100%处理、100%达标,出境断面水质长期稳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在辛集市环保局在线监测室, 屏幕上的一组组数据不断变换。“为把超标污水排放总量降到最低,我们对市区1269个排污口都进行了排号编队,对每个排污口的设置、污水来源等情况建立管理档案,并建设了有12台化学需氧量在线自动监测装置等监控设施的在线监控平台。”辛集市环保局局长曹建生介绍说,一旦企业污水排 放口化学需氧量浓度超标,在线监控平台就会发出短信提醒,收到短信的环保局监察人员会立刻赶到现场,先关闭污水排放口阀门,再查找事故原因。
为彻底解决制革业污染问题,工业区实施“统一规划、统一治污、统一供水、统一电热、统一管理”的运行模式,为制革企业实现集中生产、集中综合治污、规模经营搭建了平台。
如今,企业排出的废水先在企业进行沉淀等物理法初步治理,然后经专用管道排到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专业治理,最后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综合治理。
辛集市在加大污水治理的同时,在制革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和循环利用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新进展。无铬鞣制革生产工艺、铬液碱液循环利用、无灰膨胀及节水转鼓等新技术、新设备使制革耗水比过去节约1/3以上,制革污泥减少80%,铬液、碱液排放量减少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