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布的全省污染减排综合考核显示,2009年,贵阳市GDP达到902.61亿元,在2005年基础上几乎增加了一倍,而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却从2005年的31.41万吨削减到17.95万吨,削减量达到13.46万吨,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要将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18.67万吨的目标,同时也顺利完成了这项创建国家环境模范城市考核的重要指标。
2007年,随着“创模”号角的吹响,我市污染减排工作迎来新的契机。据了解,在“创模”考核的26项指标中,第一项要求完成的指标就是“按期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同时在26项指标中,直接和间接涉及到污染减排的指标有14项之多。
为了顺利完成污染减排这一“创模”指标,我市从大气污染物、工业固体废弃物、水污染三方面开始着手开展工作。
2006年,总投资2亿余元的贵阳电厂8、9号机组脱硫设施建设项目建成投运,年减少二氧化硫4万余吨;2007年,总投资2亿余元的清镇电厂7、8号机组脱硫设施建设项目建成投运,年减少二氧化硫7万余吨;2009年,我市完成中铝贵州分公司锅炉烟气脱硫项目,项目总投资5亿余元,年减少二氧化硫1万余吨。
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也是困扰我市的一大难题。作为贵阳的磷化工重点企业,贵州开磷磷业有限责任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每年要产生几百万吨的固体废弃物——磷石膏,其中含有的氟化物、游离磷酸、五氧化二磷、磷酸盐等杂质是导致磷石膏在堆存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磷石膏的大量堆存,不仅侵占了土地资源,风蚀、雨蚀后还造成了大气、水系及土壤的污染。2009年,贵州开磷磷业有限责任公司在长期摸索磷石膏循环利用工艺的基础上,建设完成了年产5亿块新型磷石膏砖项目投产,截至去年底已累计生产磷石膏砖3200万块,消耗磷石膏、磷渣等工业废渣近70万吨。随着二期年产5亿块新型磷石膏砖生产线项目于2010年上半年建成投产,贵州开磷可年产10亿块新型磷石膏砖项目,每年可综合利用磷石膏等工业废渣200万吨,可节约磷化工基地废渣堆存占地约500亩,减少渣场建设费、污染治理费等费用4000多万元。
此外,2001年开始的南明河三年变清工程掀开了贵阳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序幕。在南明河水系上,先后建成了小河污水处理厂、花溪课米田污水处理厂、二桥污水处理厂三个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16万吨/日。2009年12月30日,新庄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这意味着贵阳市主城区的污水将经过达标处理后,才能排入南明河。这对改善贵阳市城市水环境、减轻地下水污染,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