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广东:三年54亿治理汾江河 佛山“母亲河”终于变清
广东:三年54亿治理汾江河 佛山“母亲河”终于变清
发布日期:2010/7/29 9:44:51

三年“铁腕治污”,汾江河终于基本不黑不臭,但治理仍然任重道远。胡念飞摄

  ■汾江河治理不仅创新融资,更把治理思路放在比钱更重要的位置


  ■省环保厅专家认为,汾江河治理已成为珠三角城市河流治理的典范


  ■利用百姓呼声要求重污染企业关闭、搬迁,开启汾江河“舆论治污”之路


  ■如何治理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仍是治理汾江河的重大挑战


  “与前些年相比,河水真的变清了。”多年来,又黑又臭的汾江河曾一度让佛山人失去治理信心,但现在确实有些变清了。


  汾江河虽然名气不大,但由于流经佛山主城区,就像秦淮河之于南京,成为佛山人心目中的母亲河。


  7月16日,佛山中山公园附近,不少佛山市民坐在汾江沿岸,搓麻将、玩纸牌、下象棋……汾江河畔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现场考察后,感慨地说:“汾江河,过去一度变成酱油,变成醋了,不光水的形态变了,就连水的性质也变了。在环保问题上,最讲究的也是水里有没有鱼,水里头有鱼了,也就可信了。”


  ●背水一战


  又黑又臭的母亲河变清了


  站在汾江河罗村段堤岸眺望,上游河水清清,源源不断;下游重污染企业的烟囱虽然矗立,但已不再冒烟;两岸建筑以及蓝天白云,倒映江中……这是7月16日记者在汾江源头看到的一幕。


  “汾江是佛山的母亲河,改革开放后逐渐发展成了纳污河,几百条河涌的污水都是从这里排出。”时任佛山市副市长邓伟根(近日已调任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如此描述汾江河变迁。


  佛山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年增17%,就在汾江河综合整治之前,虽然政府投入了47亿元治污,结果却是河水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却没有根本改变。


  “汾江河变得又黑又臭,成为佛山人心中无法抹去的隐痛。”佛山汾江河(佛山水道)综合整治指挥部办公室在调研报告中说。


  汾江河的治理可以说到了背水一战的困境。2008年,汾江综合整治战再次打响,“与之前局部整治不同的是,第5次整治是全流域的整治。”邓伟根告诉记者。


  作为穿越市区的河流,汾江河不得不承担起排污的重任,而汾江之所以可以从纳污河变为基本“不黑不臭”,很重要的是截污和治污。“又黑又臭的母亲河终于变清了!”提及汾江河3年内的改变,佛山市民李先生感到欣慰。


  ●治污要义


  创新融资走出资金困境


  汾江河的治理一开始也面临金钱的问题,由于污染源大都来自两岸的造纸、印染等行业,因此,佛山下决心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铁腕关闭重污染企业,这也意味着污染企业产生的经济效益必将受到影响。


#p#副标题#e#  转移污染产业,关闭重污染企业,推进管网建设……一场截污工程首先展开。


  南方日报记者从佛山市汾江河综治办了解到,三年来,汾江河的治理已经启动95项重点工程,总投资54.6亿元,其中,投资超千万元的项目有45项,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有16项。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庞大的治污资金并非都由政府财政负担,而是由政府主导,引入社会投资。以污水处理厂和截污管网为例,政府以BOT、BT等方式,就吸引社会投资约16.6亿元。据初步统计,汾江河综合整治已经完成投资共23.6亿元,政府财政投入只占49%。


  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作为国内唯一疏浚河底的先进技术,佛山在引进该项目时,投资近1.8亿元,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世界银行贷款。实际上,通过向世界银行贷款,佛山就成功引入治污资金5.5亿元,并对这部分资金实行“统贷统还”。


  这种创新性的融资模式很受省环保厅的看重。省环境保护厅有关负责人认为,河流污染治理资金投入量很大,创新思路,敢于使用要求严格的国际资金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是解决治污资金的困境的一条路子。


  ●舆论治污


  公众力量为政府撑腰


  三年来,汾江综合整治已经关迁企业99家。


  值得欣慰的是,饱受污染之苦的佛山市民,无不对母亲河的复清充满渴望。在此情况下,佛山通过媒体、广告、论坛等载体,发动市民参与保护母亲河等活动,激发市民保护母亲河的诉求,并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


  “公众的强烈关注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同时也给了我们坚持下去的决心。”公众与政府、企业的多方互动与博弈有力地推动治理的进展。佛山甚至邀请网友与副市长一起考察汾江河的治理情况。


  利用百姓的呼声,佛山也增强了与企业博弈的筹码,尽管在要求关迁的企业中,有些是政府的纳税大户。邓伟根认为,庞大的公众舆论为政府撑腰,“全社会要求我干的,老百姓要求我干的,我怕什么!”


  关迁并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赶走污染,在“只赶走污染,不赶走企业”的思路下,佛山对污染企业采取了整体关迁、关闭废水生产环节和改造升级实现废水零排放三种措施,这也使得本应关迁但通过减排达标而保留的企业达到13家。


  “环保与企业经历了从利益的博弈到利益的双赢过程。”佛山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杨永泰举例说,在佛山南海区的一个村庄,政府关闭29间煤场后,引入现代物流业,并且让村里的土地入股参与分红,由此也获得了村民的支持。


  ●量与质变


  是否返污有待历史考验


  汾江虽然复清,但只是阶段性成果。7月17日,佛山下起了大雨。7月18日,记者再次走访汾江中山公园段发现,雨后的汾江河水泛黄,江面上泛着油渍,并且有大量死亡的小鱼。


  而在佛山涌与汾江河交界的地方,污水占据了大约三分之一的江面;在谢边涌,水闸打开后,漆黑的污水汇入汾江河。


  “汾江的治理会不会反弹,我觉得有待于历史的检验。”邓伟根认为,下一步,汾江河首要的任务是保持水质持续稳定,“不能再出现第六次整治的情况”。“马路有人扫,水路谁来扫?”邓伟根告诉记者,目前,佛山正在借鉴南海经验推进汾江保洁工作,保持河面干净。


  为了保持水质,佛山还创造性地实行了村长责任制,由各个村长负责河段的保洁。邓伟根认为,采用属地管理的办法有助于汾江河的长期保洁。由政府出资,村长负责将村里的河段承包给专门的人负责清理,每公里河涌每年2万元。


  目前,虽然汾江保持五类水的标准,但佛山市民对治理汾江河的要求并非停留在现有的成果上,市民普遍认为,与几年前相比,尽管汾江的水有所变清,但并没有质变,河水依然饱含各种污染物质。


  据了解,目前,佛山正提出要提高污水处理费。主要的原因是,按照目前的收费标准,根本维持不了汾江污水处理的开销。


  “其实,这也是珠三角地区河流治理普遍面临的问题,汾江河治理可以说是先行一步。”(记者胡念飞 见习记者汤凯锋 实习生周豫)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山东以用促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新乡全力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建设
地质成果支撑服务杭州城市韧性安全建设 杭
“广佛跨界治水”花地河样本,书写生态与经
烟台15平方公里海绵城市,上新!
生动讲述“厦门生态故事” 筼筜湖案例写入
襄阳审计聚焦海绵城市建设实效
实施“双轮驱动”模式 北海市推进黑臭水体
珠江委修订应对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实施办法
亳州市“三聚集”强化水环境管理保障水质安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2024中国环博会深圳展 IE expo
3全球最大环保展慕尼黑IFAT中国系列子展
4六大主题分会聚焦水利行业热点,尽在9月4
5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6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7突破性过滤技术问世,可清除水中多种持久性
8英国推出严厉措施阻止水污染
9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102024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学术会议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