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江西赣州900年前排水系统仍承担10万居民排水
江西赣州900年前排水系统仍承担10万居民排水
发布日期:2010/9/19 9:48:14


赣州市均井巷下的福寿沟内景。晨报资料图片

古城墙边的宋城公园内矗立着一尊青铜塑像这正是福寿沟的修建者刘彝

  

    这条被埋在地下的“政绩”,让刘彝的功德被传扬了整整900年。6月14日下午,江西境内的章江、贡江一号洪峰在半个小时内先后通过了赣州市区。与南方其它洪水所及的地方不同,媒体形容当时赣州旧城内的人们 “生活有序,儿童在城门口水滩里嬉戏钓鱼,买卖人在滔滔洪水边安然地做着生意。 ”也许你会奇怪,这赣州究竟有什么法宝可以在滔天洪水面前如此淡定?


  900年前的排水系统仍在运转


  说来也怪,一般城市的旧区往往都是内涝最严重的要害,一下雨就成了水乡泽国。而赣州恰恰相反,几年前有一回新城区水漫金山,但旧城区偏偏是滴水不漫,一如往常。1970年来到赣州工作的赣州市文化局文物科科长朱思维40年来一直居住在旧城区。他告诉晨报记者,哪怕再大的雨,只要落在街上,很快就会流走,极少有积水。在他印象里,这40年旧城区只在1990年代被淹过一次,但也只是沿江的局部地区。记者核实了资料,那是1994年赣州的一段古城墙被洪水冲塌导致的。


  赣州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城,那里有中国唯一现存的宋代城墙,这些古城墙今天仍然发挥着防汛的功能。当然,这也是它们没有被拆除的主要原因。


  赣州的老人都知道一个传说,赣州城三面环水,形似乌龟,如同一只老龟浮在江中,故而千年不沉。传说刘伯温当年攻打赣州,久攻不破,有人献计用铁钉钉死赣州城的四角,意为钉死“龟足”,结果江水不断倒灌,赣州城破。

#p#副标题#e#
  传说不足信。事实上,赣州市的旧城区其实沿袭了赣州古城的原址。自宋代至清,赣州古城一直有“千年不涝”的说法。所有的奥秘其实就被埋在了古城的地底下。


  900年多前,赣州来了一个叫刘彝的地方长官,他是一个水利专家。在任期间,他对赣州城的排水管道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建、改造。从此便在地下为后人埋下了这条全长12.6公里的伏水长龙。


  经过历代的维护,这条名为“福寿沟”的排水系统至今仍承担着赣州旧城区10万居民的排水功能。令人称奇的是,在900年前的古赣州,当地人口不足1万,但据专家估算,按照福寿沟的设计排水量,即便在如今的排水量上提高个2、3倍都不成问题。可以说,刘彝在改造福寿沟时竟然超前预估了900年!“福寿沟已存在900年,但被媒体集中报道还是从今年6月开始的。”赣州市博物馆馆长、古建筑专家万幼楠告诉晨报记者。实际上,许多赣州本地人在此之前也不知道福寿沟的来历。万幼楠说,他已经有两、三个月几乎每天都要应对各地媒体的采访。


  由于全国由南至北许多城市在今年汛期都出现了严重的内涝问题,而地处三江交汇的赣州却平安无事,古人着实让今人羞愧了一把。万幼楠自然知道媒体的用意,“我看了一份资料,今年出现内涝问题的城市比例非常高。多年来我们都把注意力放在地面上,是时候要关心地下了。”


  目的就是减少街道淹没的面积和时间


  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3年)前后,年界五十的刘彝在浙江接到了来自汴梁的工作调动文件,他的下一站是赣州——中原的最南端。刘彝的之前曾担任过北宋的“都水丞”,相当于今天的水利部副部长,是宋神宗和王安石都认可的水利专家。


  几个月之后,当刘彝的官船抵达江边的赣州城时,他一下子就明白了神宗的用意。


  眼前的赣州是一座依水而建的城市。赣州古称虔州,它是唐代出于军事考虑修建的要塞,但事实证明,那个选址者明显低估了周围三条凶猛的大江。自唐代建城以来,虔州洪涝连年不断,百姓苦不堪言。


  今天我们用俯瞰赣州的卫星图片,你会看到,这是一个三面环水,被江西省境内的赣江、贡江、章江合围的城市,地势险峻至极,但在洪涝面前却是先天不足。


  刘彝的官船即将停靠,他注意到,赣州城刚刚新砌了砖石城墙,在夯土为主的当时,砖石城墙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新城墙可以说是刘彝的前任送给当地百姓和他的“礼物”,城墙对于赣州的作用不在御敌,而在防汛。


  城墙只是挡住了外头的水,刘彝的问题是如何将里头的水排出去?


  从历史的那一端回到今天,通过史料我们发现,刘彝只在赣州做了短暂的几年的知州。但他却为当地百姓以及他们的子孙留下一件传世千年的作品。


  几年间,刘彝对赣州原有的城市下水道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造。首先,刘彝将下水道加宽,并用砖石砌垒,管道成方形,最宽90公分,最高180公分。同时将下水道的范围变大,覆盖了古赣州城的每条街道。刘彝还根据赣州的地势,采用了分区排水法,建立了两条排水干道。因两条管道的走向形似篆体“福”、“寿”二字,故得名“福寿沟”。


  万幼楠是最早进入福寿沟实地进行考察的专家之一,他向晨报记者描绘了当时进入福寿沟所见到的景象:他下的福寿沟是上游管道,管道内经过几代维修,能见到不同时期的材料,最早的砖能追溯到唐代。福寿沟所用的建筑材料是石、砖和三合土,这些宋代建材耐用性极强,且不用担心风化、腐蚀。万幼楠进入的管道高160公分,宽80公分,行走需猫着身子。


  不过,900年前的下水道主要处理的是雨水和生活污水,但如今的福寿沟处理的还有餐饮和工业污水。万幼楠那次下去只待了不到半个小时,“里头一股异味,时间久了会缺氧发晕了。”


  万幼楠回忆说,他当时留意到脚下的水流“嗖嗖”地非常快。刘彝当年在改造福寿沟时,巧妙地利用赣州的丘陵地势,增加了管道的坡度,利用高落差提升水的流速。万幼楠介绍说,刘彝还因势利导,采用就近排水法,管道不是集中在几个口出水,而是开了十二个排水口,就近排水。这就是朱思维之前提到的,只要一下雨,旧城的雨水很快就不见的原因。万幼楠说,如今有的城市下水道还是集中排水口,水的运程长,就容易出现拥堵、倒灌。


  管道只是第一步,刘彝最大的贡献是发明了“水窗”。水窗即是排水口的阀门,能在汛期防止江水倒灌。刘彝让排水口附近的管道现成多层断面,将坡度增加到普通管道的4倍,这样就形成了足够的水压可以冲开水窗。如今,“福寿沟”的木质水窗早已换成了金属阀门,但刘彝的这一思路被赣州新建的排水系统借鉴使用。


  福寿沟的奇妙不仅在排水管道,它还有几十个配套的大小蓄水池。刘彝当时在城内修建了凤凰、金鱼、嘶马三个大池塘,并将其它几十口中小池塘连通起来,大大增加了遇到暴雨时福寿沟的调节容量,目的就是减少街道淹没的面积和时间。


  不过令人惋惜的是,古籍中所提到的这大小几十处水塘目前已经所剩无几。据万幼楠调研,古福寿沟系统80%的蓄水池已经消失了。而其中有不少是在近几十年间被填平的。


  公元1085年,对刘彝有知遇之恩的宋神宗驾崩,次年宋哲宗赵煦登基。不知怎么的,赵煦忽然想起了远在南方做官的老臣刘彝,他命刘彝回京重新出任“水利部副部长”。69岁的刘彝病故在赴京途中。


  不知刘彝的最后一次行程会不会途经赣州?也不知他会不会在波涛汹涌的贡江边站一会儿,欣赏自己的杰作呢?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山东以用促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新乡全力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建设
地质成果支撑服务杭州城市韧性安全建设 杭
“广佛跨界治水”花地河样本,书写生态与经
烟台15平方公里海绵城市,上新!
生动讲述“厦门生态故事” 筼筜湖案例写入
襄阳审计聚焦海绵城市建设实效
实施“双轮驱动”模式 北海市推进黑臭水体
珠江委修订应对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实施办法
亳州市“三聚集”强化水环境管理保障水质安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2024中国环博会深圳展 IE expo
3全球最大环保展慕尼黑IFAT中国系列子展
4六大主题分会聚焦水利行业热点,尽在9月4
5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6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7突破性过滤技术问世,可清除水中多种持久性
8英国推出严厉措施阻止水污染
9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102024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学术会议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