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我市投资7.2亿元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共新增水土流失治理1151平方公里,77.53万人告别了吃苦咸水的日子。
甘谷县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多年来一直深受干旱影响,尤其是地处西北的安远、大石、谢家湾等地是甘谷县严重缺水的乡镇。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去年我市启动了总投资9000多万元的甘谷县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目前主体已完工,剩余入户工程将于11月下旬完成。
记者:现在我所在的这个净水车间是整个项目中最核心的一个车间,………我们来到这个净水器的顶端,可以看到我身后设备里的水就要已经是经过过滤消毒以后的纯净水,这些水已经达到了国家安全饮水的标准,老百姓就可以放心饮用了。
工程建成后将使当地15万群众喝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整个工程将预计在今年年底完工。这个工程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对原水进行处理,来自磐安盆地渭河北岸刘家河湾村的地下水经过处理后成为供水水源,村民将告别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日子。
甘谷县谢家湾赵家岘村村民丁定女说:想不到的事情,梦想不到的事情,水确实很香,(水)来了之后白天黑夜都高兴得很。
甘谷县谢家湾乡赵家岘村村民赵振明说:家家户户都吃上自来水了,喝茶、吃饭、做饭方便得很。
除此之外,我市今年还实施续建、新建8处万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已基本解决2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随着关天区规划的实施,国家和省上将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这将对更好的解决我市农村饮水难、饮水不安全的问题。
市水利局水管总站副站长王学勇说:关天区规划的实施对我们饮水安全工程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按照国家计划的话要在2013年全部解决完,所以随着我们关天经济区的实施,实施的速度有望更加提前。
数说“十一五”
十一五期间,我市共完成水利投资7.2亿元,较“十五”时期增长12.84%。新建各类小型灌溉工程385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985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0.065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51.5平方公里,建成渭河、葫芦河及其支流堤防工程67.376公里,解决了77.53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循环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
循环利用资源,是发展新型工艺和保护环境的有力举措。近年来,我市工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再利用、低排放的目标,循环经济快速发展、成效明显。
天水长城开关厂是我市的老牌工业企业。去年年初,借助国家和省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契机,向国家申报了废旧中压开关设备再利用项目,通过对十年前一些老旧开关设备实施智能化升级,全绝缘改造等技术,延长废旧中压开关设备使用寿命,减少资源浪费、减少能源消耗。
天水长开厂公司环保部部长白州合说:通过项目的建设能达到预期每年就是再利用这些老旧设备3000台一个目标,实现经济效益大概是9000万,为我们企业创造900万的销售产值,利润在1000万左右。
目前企业已经对一些废旧开关柜进行了改造,下一步企业将进行目标市场的开发。天水奔马啤酒公司是我市的一家大型民营企业,过去由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每年要产生400到500方的污水,而多年被环保部门列为高污染企业。为此,企业筹资引进新型工艺,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
天水奔马啤酒公司公用工程部部长王维说: 我们通过改造以后我们把这块水,就是达标水进行纱滤以后终水回滤,终水回滤是主要是浇草坪、冲厕所和简单的清洗,这样的话每年就给企业节约八万方水的费率,达到了节约水的目的。
正文:同时,啤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污染。对此,企业06年进行技术改造,07年建设完成二氧化碳回收装置。通过二氧化碳回收系统、杀菌机溢流水回用等技术,每年节水14.2万立方米,同时企业还降低了煤耗,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000多方,节约标准煤360多吨。
数说“十一五”
正文:2006年以来,我市工业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稳步推进,全市共有33个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获得国家和省上支持。4户企业被列为省清洁生产试点企业,10户企业产业被认定为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工业企业排放达标率稳定保持在95%,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截止2009年底,全市节能65%以上的建筑达到了132.3万平方米。王莉 报道
十二五末全市万元GDP能耗再降20%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将单位GDP能耗、碳排放强度、可再生能源比重以及森林碳汇纳入“十二五”规划,有些将作为约束性指标。对此,我市提出,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配套设施,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组织实施《天水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抓住省上将天水市列为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基地的机遇,进一步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配套措施,围绕六大工业集群,进行节能、节电、节水技术改造,推进企业清洁生产;研发引进和推广共生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建立循环激光机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鼓励外资和民间资金投资循环经济产业,通过广泛实施一大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可利用再生型项目,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展望“十二五”
正在制定的《天水市循环经济规划》初步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市将以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振兴装备制造业为突破口,建设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等三大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建设,农村沼气达到25万口,新增森林面积10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工业废水达标率达到8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8%,全市万元GDP能耗比“十一五”末再下降20%。(高玉龙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