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江县高度重视河流水资源保护和饮水安全水源保护,进一步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和乡镇辖区责任,划定了水源分级保护区,加强了垃圾处理和污水排放管理,实行定期监测水质,有效维护了河流的水域、陆域环境,确保了沿河2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
一是加大法制宣传力度。一年来,通江县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墙体张贴、流动宣传车等形式加强了国家水法、水污染防治法、防洪法、环境保护法、环境评价法、河道管理条例以及四川省饮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的学习宣传。提高了流域内群众的水忧患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尤其增强了少数领导干部对河道采砂采石与河床破坏的危害性认识,在饮用水源分级保护区设置了醒目标志,方便群众识别。
二是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将新农村建设、小集镇建设、风景区建设等各方面的资金和物资进行整合,加快了水资源保护设施建设速度。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投入5400万元,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整合资金投入220万元,在沿河乡镇规划建设垃圾掩埋场,并分期分批规划建设垃圾处理厂,加快城区饮用水水源取水点搬迁和备用水源建设进程。
三是加大重点整治力度。进一步规范了河道控制性采砂行为。坚决查处取缔了风景区河段的采砂行为,出重拳打击掘取资源的地方恶势力;坚决取缔了饮用水源保护区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陆域的规模化养猪场;认真查处了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水源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并对不规划建设化粪池的不予批房建房。
四是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县水务、环保等责任部门加强了河流定期巡查和执法工作,有效预防了毒、炸、电鱼事件发生;密切关注水质日程监测,严格控制污水乱排乱放、垃圾随倾乱到;时刻关注县内中石化钻井队污水处理反馈情况和陕西省境内排污状况的观测和通报,科学控制流域施放农药和化肥,并规定不得在水源一级保护区从事旅游、游泳和其他可能影响水质的活动,从而有效防治了河流水面源污染和地下水深度污染。
五是加大责任奖惩力度。开展河流水污染防治工作,逗硬实行“三问”责任追究制,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人和事坚决一问到底,对在执法中徇私枉法、包庇纵容的人和事一查到底,对为违法行充当保护伞的人和事一究到底。同时对保护流域水资源作出突出贡献的群众、干部予以奖励,从而弘扬社会正气。(刘武 牛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