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鲁班水库是我省不多的几座大型水库之一,有着2.7亿方有效库容和40多万亩灌面。该水库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到重创,大坝渗漏严重,成为高危水库。
7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三台县的鲁班水库。水库大坝边,工人们正忙着为大坝右肩浇注护岸;大坝外坡底的放空底孔正在进行最后的加固。
人民渠二处处长刘福翔告诉记者,坝底廊道排水通道的最后一仓混凝土于7月21日浇灌完毕,廊道的修复已开始,这意味着鲁班水库的灾后重建已进入尾声,“9月底,鲁班水库的灾后重建工作将基本结束”。
廊道为横贯水库大坝左右肩坝底的一个狭小通道,里面有监测大坝安全的仪器设备。地震将大坝震裂,渗漏的水淹没廊道,抽水机无法将里面的水及时排出,需要大坝外坡往里打一个排水通道,否则,不仅无法恢复监测,还将影响大坝安全。
“大坝为砌石重力坝,全是条石砌成,每往里面打进不到1米就必须支撑。此外,为保证大坝安全,施工面宽度不到1米,只能容一个人。”刘福翔介绍说,从今年1月到5月,足足花了4个月时间才把102米的排水通道打通。7月21日,排水通道衬砌完工。
“排水通道工程复杂,大坝的修复更复杂。”大坝漏水,照理应放水修坝,可底层水属劣五类,若放出势必会对灌区造成严重污染;若将库放干,则将影响三台、大英、射洪等县40多万亩农田灌溉,水不能全放。然而不放水,地震造成的裂缝很难找到,大坝一天不修复,就会威胁下游及三台县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使大坝修复方案的确定颇费周折。经周密讨论,水库工程管理部门人民渠二处判定,最大的可能是大坝内坡面板损坏,并上报了潜水补坝方案。
去年11月,30多人的潜水队伍开始了作业。据潜水队员现场勘查,水库底的各种淤积物厚达10多米,给寻找大坝裂缝造成了很大困难。清除了大坝面板上的2700多方污泥后,队员们终于找到大坝面板上的两条水平裂缝。经过近7个月的修补,鲁班水库大坝渗漏被堵住,6月底,鲁班水库的水下作业完成。
据了解,人民渠二处的设计灌面是233万亩,实际灌面只有153万亩。在实施“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战略中,二处任务很重。鲁班水库的修复和该处的人民渠六期、七期干渠灾后重建和扩改建任务的完成,将为扩大灌面奠定良好基础。
采访札记
“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近期战略目标中,有800万亩新增灌面要靠现有水利设施的完善配套来实现。水利灾后重建与现有水利设施的完善配套息息相关,因为,灾后重建不仅是恢复,而且是再造。离实现灾后恢复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时间已经不多,各地各部门应加倍努力,按期完成水利灾后重建任务,为“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战略实施打下坚实基础。(邹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