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老旧小区自由“呼吸”
兰溪市游埠镇的房舍农田,在春天的阳光下,呈现出鲜艳的五彩。
据《浙江新闻客户端》 老旧小区管网老化、雨污合流、排水不畅,常常雨污水横流,一直是老旧小区的一大通病。兰溪是全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自2015年起在老旧小区有机更新中,充分引入“海绵城市”的理念,让老旧小区应对雨水具有良好的“弹性”,可以自由地“呼吸”。目前,兰溪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改造的老旧小区已有5个,总投入2700余万元。
“老旧小区人行道、停车位的改造,我们在设计和建设选材时,充分考虑雨水的收集、下渗,改变过去浇筑混凝土的做法,采用上面铺设陶土植草砖,下面设有垫层、碎石和管沟的办法,为的是让它们有渗透功能,让雨水渗下去,路面不易积水。”兰溪市政工程管理处主任徐晓明表示,像朝霞村下渗式集水井就建了130个,渗透式停车位建了120个,面积有2500平方米。
而为了从源头收集雨水,兰溪还特别重视老旧小区阳台管网的改造。老旧小区的阳台管网原是雨水管网,但阳台往往被改成洗衣房,阳台管网已是雨污合流的一大源头。为此,兰溪将老旧小区原来的阳台管网截断重新铺设,同时加快截污纳管、雨污分流,确保排水排污畅通无阻,避免路面积水。在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改造的5个老旧小区中,光雨水管网就铺设了4255.3米,污水管网铺设了3322米。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兰溪还建设自然下渗景观绿地,让绿地蓄滞雨水,消纳雨水,既实用又美观。像朝霞村自然渗水绿地面积150平方米,全市已建自然渗水绿地1500余平方米。
据了解,在已完成有机更新改造的兰溪老旧小区中,通过雨水收集下渗和自然绿化下渗面积均达社区面积的80%以上,“海绵体”能力增强,去年梅雨季洪水和今年春季雨水改造后的小区,再未出现过滞留的积水,居民好评如潮。今年,兰溪还将对枣树社区凤凰村及青松社区红梅村两个小区进行“海绵小区”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