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地处松嫩平原腹地,面积5000多平方公里,经过50年的石油开采,大庆已经进入资源型城市的重要调整期,同时也是科学和谐跨越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创造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的大庆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历史赋予今天大庆人的重任。
实现大庆科学和谐跨越发展,不仅在于大力发展非油接续产业、谋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还在于处理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给后人留下更多更广的发展空间。为此,巩固环保模范城创建成果,由生态大市向宜居城市跨越,由发展不够均衡城市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市跨越,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社会更加公平、更加和谐,是未来大庆城市发展的最佳选择。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大庆视察,对大庆城市发展做出重要指示,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省长王宪魁多次来大庆检查指导工作,对大庆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在城市建设发展上提出了新课题、新任务、新目标。按照吉炳轩对大庆提出的"建设美丽城市"和"北国大地上的璀璨明珠"重要指示,大庆提出,巩固环保模范城创建成果,不断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环保新道路,持续加大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松花江流域治理、区域水环境治理力度,形成碧水蓝天、洁净安全的生态环境体系,形成现代健康、宜居宜业的生态社会体系,形成珍爱自然、文明和谐的生态文化体系,努力打造特色鲜明、高品质的城市景观形象和人居环境。
大庆在巩固环保模范城成果方面,不仅抓好指标中要求的具体任务,而且还根据自身特色特点,形成了大庆独特的环保模范城建设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将大庆精神内涵根植于创模全过程。大庆油田在过去艰苦创业过程中,创造了著名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复检工作中,我们注重发扬传承大庆精神,坚持"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光荣传统,千方百计采取社会融资、垫资、资产置换等多种手段,破解影响环保模范城复检的瓶颈问题。
二是地企("地"主要指地方政府,"企"主要指石油管理局、油田公司、石化总厂、石化公司、炼化公司、林源炼油厂6家大企业)携手建立共创新机制。大庆市地企倡导"发展共谋、城乡共建、责任共担、稳定共抓"的四共方针,不但体现了地企间共同的利益、共同的责任,更凸显了地企合力,共建和谐的共同心声和愿望。5年来,大企业针对环保模范城各项指标持续改进措施,投入各类资金近百亿元,建设工业污染治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项目,市区现有的7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大企业就承建5座,为改善松花江流域大庆段水质做出了突出贡献。大庆油田作为创模工作的主体之一,始终坚持绿色生产理念,全力支持、参与环保模范城创建,全油田共建成含油污水处理站164座,日处理能力达296万立方米,每年产生的40多亿吨油田生产污水实现零排放。全油田伴生气全部回收利用,实现从黑色经济到绿色经济的转化。
三是实行城乡同标升级基础设施。为了与国家创模指标有机衔接,大庆将创模范围从城市中心区扩展到全市5区和4县,实现城乡同创。目前,所属4县全部完成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县县都有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既定目标。作为大庆市的"后花园",杜蒙县积极开展封堵西北风口工程和防沙治沙工作,建设了百公里绿色生态长廊,有效预防了沙尘气候的形成,为全市可吸入颗粒物监测结果保持稳中有降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是以创模推动文明和谐城市建设。大庆市拥有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3张金色名片,大庆市委、市政府提出,以环保模范城市作为基础和载体,形成全社会参与"三城联创"的积极向上氛围。
面对未来,大庆有信心,有决心,把巩固环保模范城成果作为一项永续工程,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不仅让环保模范城的品牌永远闪光、永葆生机。更为重要的是把大庆建设得更美丽、更舒适、更宜居,让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能有更多的幸福感、归属感、自豪感,把大庆建成"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