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环境保护部与国家海洋局针对核设施安全以及日本核泄漏对我国影响等问题分别加强了防患措施。
国家环境保护部在其网站上公布了2011年部门预算情况。其中用于国家环境监测与信息采集约2.2亿元,主要用于保障136个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站、759个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655个重点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点、14个国家空气环境背景监测站以及440个国家酸雨监测点、82个沙尘暴监测点、301个近岸海域水质监测点等开展自动监测、现场对比监测、分析报告、数据传输的运行维护及相关管理工作。
另外,环保部还将在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方面投放1亿元,重点用于全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全国辐射环境监测、重点设施电磁辐射监测以及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管技术支持等;在核与辐射安全技术审评方面安排5000万元,主要用于核设施的安全技术审评相关工作。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周民良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强对核设施安全防患很有必要。日本大地震导致核设施泄漏,对中国乃至世界环境的影响是个深刻的教训。
周民良说,从目前披露的情况看,我们国家的核设施防护措施还是做得不错的,但对未来防患也不能松懈。日本核辐射在一定范围内引起恐慌情绪,我国也检测出相关微量辐射。在未来发展中必须有个安全基础与环境,有必要对目前现有的设施进行常态检测,设立更高的安全标准,这对保护公共安全、产业安全、居民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周民良还就未来如何加强防患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国家要出台安全管理规范性文件,对核电设施进行持续性安全维护。第二,要设立更高的安全技术标准和等级,防患于未然。譬如,通过对核设施的动态检测,针对不同状态和检测指标而采取不同应对措施,并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技术预案。第三,要提高居民以及企业对公共性、社会性问题的安全防患意识,要对民众进行经常性的风险防患普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