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讯 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日前召开了科技大会,“十二五”期间,公司将投入3000万元用于环保科研,提升企业的整体水平,更好地服务城市建设。
据悉,这笔费用将用于配套支持公司旗下“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两个科技平台。以此推动建设包括饮用水安全保障、固废处理和资源化以及污水污泥处理和资源化在内的5个科研实证基地。着力推进“青草沙水源供水水质保障与安全节能技术集成与应用”、“污水厂污泥源头减量与处理处置技术研究与示范”、“老港基地低碳路径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绿色超高层建筑技术集成与应用”等重大专题研发。
上海城投开发总公司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授权从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的大型专业投资产业集团公司。公司成立于1992年,具有政府性投融资、重大项目建设和城市安全运营的三大主体地位,水务和环境是主打业务板块。
实现水质常态预警管理
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
青草沙水库位于长兴岛的西北方,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江心水库之一。青草沙建设管理部门历时5年进行设计施工,攻克了种种技术难关,在2010年12月开始逐步向上海市民供应优质的青草沙水,使千万人喝好水的梦想正在变为现实。
“十二五”是青草沙从建设管理为主逐步转向运营管理为主时期。围绕百年水源地“安全运营、节能减排、战略储备”等重大科技需求,开展青草沙科技与管理创新工作,打造青草沙名片。
“十二五”期间,需要研究并制定青草沙水库“库外水域保护策略、库外陆域保护策略、库内水域保护策略”,形成科学的常效管理机制,确保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安全。特别是要研究强化咸潮入侵预警预报。“十二五”期间,根据长江流域水情新变化、长江河口河势新变化,深入研究长江河口咸潮入侵变化规律,探索精细化预报方案,进一步提高青草沙水库的抗咸潮预报能力。
同时,建设水质监测管理体系。“十二五”期间,青草沙水源地形成水质预警监测平台。平台由5个部分组成,即5个固定式水质自动监测站,3个浮标式水质自动监测站,1套水情测报系统,3艘水质监测船,两个水质分析专业实验室。检测能力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09项要求,并建立青草沙水源地水质监测管理体系,实现水质监测的常态预警预报管理。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始建于1999年,2008年完成200万立方米/日规模升级改造和扩建工程。
近年来,由于上海的城市发展,污水量进一步增加,且进水污水浓度也有所提高。在此情况下,上海市发改委于2008年9月批准了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扩建二期工程立项。扩建二期工程建成后,预计COD削减量可增加8.5万吨/年。
白龙港扩建二期工程具有以下几大特点:一是规模大,预计2015年白龙港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达到280万立方米/日,2020年达到350万立方米/日,成为世界最大的污水处理厂之一。二是标准高,扩建二期工程的出水将达到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是目前我国大型污水处理厂的最高排放标准。厂内设置预处理连通系统,合理利用新型涡轮风动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力求工程建设整个过程都能符合节能降耗的宗旨。
建起两大污泥处理工程
建设固废综合处理处置基地
白龙港、竹园两个大型污泥处理工程,是确保污水污泥处理处置一盘棋有条不紊运行的重要依托项目。其中,白龙港污泥处理工程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污泥处理设施。
在节能减排方面,工程采用了污泥消化干化综合处理工艺,消化过程产生的生物质能——沼气,多余的沼气产生的热量,将提供污泥干化总供能的30%,最大限度实现节能,在能量平衡和循环利用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资源回收和利用方面,由于在湿法脱硫单元采用了碱洗洗涤塔与生物反应器结合的方法,生物反应器中可形成碱性溶液,将这部分碱回收利用于脱硫单元,大大减少了系统中碱的投加。目前正在依托市科委重大项目进行科技攻关,研发系统中磷作为资源的回收技术,力争系统中磷资源回收率达到60%。
另一项大型污泥处理工程——竹园污泥处理工程目前已完成招标,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之中,计划2013年底建成,将采用干化焚烧工艺处理污泥。竹园污泥处理工程计划在2014年进入调试运行阶段,届时相关科技成果将得以转化。公司的目标是:力争做到两个10%,即干化焚烧系统整体能耗降低10%,工艺稳定运行时间提高10%,焚烧灰渣实现低能耗资源化利用。
2009年,上海市政府批复了《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规划》,规划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综合性的固废综合处理处置基地,以满足全市环境保护、固废处理处置以及城市发展的需要。
根据总体规划,老港近期新建了一系列提高垃圾处理水平的设施,包括焚烧发电厂、综合填埋场、污水外排设施、内河及集装箱码头等,以市科委重大项目为支持,力争在单个项目的新技术应用(节能减排领域)和发挥整体效益方面有所突破。
投资13.5亿元新建的300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采用“干法+湿法”,烟气污染物排放指标执行欧盟2000标准,部分排放指标远远低于欧盟2000标准中的限值。
投资10.5亿元新建的5000吨/日综合填埋场,实现作为上海市固体废弃物托底保障的综合填埋;采用焚烧残渣覆盖等共处置技术,实现以废治废;高浓度渗滤液的合理厌氧处理,既降低了好氧处理的能耗,又产能(沼气)外供;在结合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基础上,采用移动式除臭系统,及时控制臭气散发。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培育12个创新示范点
上海城投将进一步整合公司系统建设、运营、管理和科技研发资源优势,完善城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培育12个创新示范点:
黄浦江越江设施“五隧合一”集约化管理及原水公司“‘六化’安全保障全覆盖”管理两个创新管理示范点。
上海中心“超高层绿色建筑”和置地集团新江湾城“低碳生态社区”两个绿色建筑技术示范点。
浦东威立雅“供水管道漏失监测与控制”、青草沙“国内最大蓄淡避咸河口江心水库”、白龙港“超大规模污水处理COD减排”、竹园“污泥干化焚烧处置”、老港“大型生活垃圾渗滤液COD减排”以及嘉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约化处置”6个节能与减排示范点。
老港固废处置基地多元清洁能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以及梦清园苏州河水环境整治成果展示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