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千亩海珠湖为广州造“绿心”
千亩海珠湖为广州造“绿心”
发布日期:2010/4/12 14:36:25


 未来从海珠湖将可远观海心沙塔、西塔、东塔(尚在建设中),呈现“一湖三塔”的美景。  


  海珠湖鸟瞰效果图。 

  犹如被珠江前后航道这双温柔的双臂环抱的一颗明珠,海珠岛是承载着一段因水而生、因水而立、因水而兴、因水而名的历史,海珠与水可谓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今天,作为海珠区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海珠湖的修建将人们的目光再次引向这座古老的水城。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海珠湖即将于今年9月底完成第一期湖区建设,石榴岗河等六条河涌将可引海珠湖水进行补水,而广州新中轴线南段上将增添一颗真正的“绿心”。


  海珠区副区长刘捷:海珠湖将成海珠未来“关键之关键”


  记者:海珠区是怎么走上治水道路的?


  刘捷:历届海珠区委、区政府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水环境的整治,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治水工作的推进遇到不少阻力和困难。海珠区水网受到破坏初始于1985年左右,应该说城市的发展是海珠走向治水道路的重要因素。以前海珠区整体是一个“水网区”,由于受到海水冲击而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岛区。90年代,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和市政建设的推进,海珠区水网受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房地产的开发也加剧了硬地化,居民数量的猛增给城区污水处理带了了巨大挑战。渐渐地,由于处理能力赶不上排污能力,河涌出现了“肠梗阻”,水质受到严重污染,而这是由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带来的。早在2005年11月,市水务局便立项开展海珠区水环境调控试验项目。2007年,广州市的“一号工程”就是整治沙河涌等七条主要河涌,黄埔涌就位列其中,现在黄埔涌已经全面完成整治任务。2008年,随着广州市治水战役全面打响,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举全区之力系统推进污水处理系统、调水补水和河涌综合整治工程”。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充分进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我区的治水工作方案是经过区五套班子领导共同审定的。


  记者:海珠湖最初似乎是瞄准雨洪调蓄区的功能来建设,那么后来为什么又提出了将海珠湖作为景观发展的目标?


  刘捷:不错,海珠湖这个项目最初叫做“海珠雨洪调蓄区工程”,最早是出于建设雨洪调蓄区的需要,是海珠区治水工程中调水补水体系的核心部分,而不是单纯为挖湖而挖湖。在我们对海珠湖项目进行规划的过程中,有人就提出,既然是要做水利工程,为什么不进一步利用好水?由于海珠区本身岛区的特殊性和城市发展的需求,为什么不能干脆也将海珠湖建设纳入景观建设的考虑范围内呢?洪涝来时可以作为蓄洪区,洪涝去时又可以作为休闲区,我们认为这也不失为一个“一石二鸟”之计,于是才有了今天海珠湖的具体定位和建设理念。


  记者:您认为海珠湖在海珠区未来的整体发展过程中将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刘捷:我认为,海珠湖建设将对海珠未来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我不敢说它是一个里程碑,但它绝对是一个关键性的节点。海珠湖是广州市实施新中轴线南段建设后的第一个开工项目,为了适应新中轴线南段建设的需要,海珠区整体城市规划的要求相应就要提高。实际上,海珠湖的建设符合了广州新中轴线南段建设规划的要求,将对未来城市发展定位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记者:海珠湖与海珠区水网的整体连通可能会发挥更大效用。


  刘捷:是的。“一湖六脉”水网体系的建成不仅是城市环境建设和气候调节的需要,也打造了“最适宜创业”的优美环境,从而加快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近两年来,众多大型企业总部陆续落户海珠,其中包括了排名世界500强的企业,可以说湖和水网的建设对于区域发展的重新定位有很大影响,对海珠区未来发展的推动力也是不可估量的。


  记者:目前海珠湖区周边的绿化问题打算怎么解决?


  刘捷:实话实说,目前整体绿化、景观方案还没有最后确定,不是不能定,而是要体现出负责任的态度。对规划方案要多方听取意见,科学论证。海珠湖的绿化要有她的特色,在植物种类和搭配上要体现出岭南的特色,表现出亚热带水网的特征。我们欢迎广大的市民共同参与,为海珠湖的绿化、景观方案出谋献策。


  为何而建?排洪、连通、调水三大基本功能


  海珠区地势平坦,四面环水,由西向东流淌的珠江前、后航道将其包围,水面率达到18.04%,位居广州市中心城区之首。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内不透水面积不断扩大,径流量的增加,加大了河涌的排水压力,“水浸街”现象频发。2008年,广州市市委、市政府提出“举全市之力推进污水处理系统、调水补水和河涌综合整治工程”,并向各区下达了治水任务书。在海珠区的治水任务书中,海珠区雨洪调蓄区(即海珠湖)是治水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珠湖的建设,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小丹,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长张广宁等领导多次指示要加快海珠湖的建设;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苏泽群同志亲自审定海珠湖的规划方案。海珠区委、区政府把建设海珠湖的任务作为治水工作重中之重的大事来抓,全力推进建设步伐。


  其实,早在2005年11月,海珠区就从水利角度,考虑建设一个能够综合调蓄全区水网的“雨洪调蓄区”。随后,这个设想中的“雨洪调蓄区”轮廓逐渐清晰,渐渐变成了今天规划建设的海珠湖。


  海珠区水网密集,然而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很多河涌或成了断头涌、或河道淤塞,由于水动力不足,河涌水流缓慢,有些地方甚至成了死水,加上大量污水直排到河涌,从上世纪90年代起,海珠的水网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要解决水环境污染的问题,一方面要截污,遏制“黑龙”;另一方面要解决河涌水动力不足的问题,把“死水”变成“活水”。2005年至2008年,广州市水利科学研究所进行了一系列海珠区水资源调度试验,发现利用珠江感潮的水动力,通过海珠湖科学合理的调水补水,海珠区的水环境可以得到有效改善。


  #p#副标题#e#“我们并不是简单花大把的钱去挖个湖,海珠湖的开发首先是出于对海珠区整体水利工程建设的考虑。”针对海珠湖项目的动工,区政府负责人解释说。“排洪排涝、连通水网、调水补水,这才是海珠湖的三个最基本功用。”


  海珠湖在水环境改善方面主要有三个作用:其一,是解决城市防洪排涝的问题。其二,通过开挖湖区,连通整个海珠区内水网,使几大河涌与雨洪调蓄区相连,共同发挥调蓄作用;其三,是调水补水的需要,海珠区内部分河涌属于断头涌,现有的水动力无法满足补水需要,就要通过人工调水补水到上游。


  “海珠区是广州市区内河涌最多、水闸最多的区域,由于海珠湖周边6条主要河涌水动力处于末梢,水质又尤其差。为了改善种状况,修建海珠湖就显得尤为重要。”广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黄红向记者解释,海珠湖修建完工后,湖水经净化将被注入上游河涌,同时将通过修建双向泵站利用人工动力实现调水补水。“到时候既可以从湖区向河涌补水,也可以在河涌遇到洪涝后开放水闸实现排水。”


  有何功能?“肺”与“肾”的完美结合


  据了解,为了确定海珠湖的规模,设计单位曾经做过大中小三套方案,最终取了中方案。海珠湖规划用地面积2248.3亩,其中湖心区1422.6亩(水面面积795亩,陆地面积627.6亩),绿化配套用地825.7亩。根据雨洪调蓄初步分析计算结果,海珠湖调蓄范围为7.78平方公里。结合周边几条河涌本身的涌容,当海珠区发生20年一遇洪水时,可以降低周边河涌的内涝水位约0.10米。可以对处在枯水期的河涌起到补水的作用,解决上游河涌截污后河涌干涸和水质黑臭的问题。


  海珠湖是海珠区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调水补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榴岗河、大围涌、大塘涌、上冲涌、杨湾涌、西碌涌共6条河涌相互交汇,与海珠湖一起构成了“一湖六脉”的格局,海珠湖犹如河涌水系的“心脏”。


  如果说海珠湖在地理上是“心脏”的地位,那么在功能上就应该体现的是“肾”。在医学上,肾是纳水之地,海珠湖就是通过湖区的纳水能力起到防洪排涝,蓄水养土的作用;另一方面,海珠湖周边的湿地、大面积的绿化又实现了“肺”的功能,用植物过滤的方式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含量。


  位于海珠区中心地带的海珠湖是广州“南肺”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实际上我们市民要的是‘绿肺’,进一步说就是城市森林。下一步,‘绿肺’的升级改造要建立在对湖区生态自然修复的基础上,我们将以水网化和林网化作为城市森林建设的基本理念,把现在的果林变为将来的城市森林。”海珠区负责人表示,对湖区进行林相改造实质上是为了更好地“护肺”,从长远的立场上看,建设城市森林的发展道路是可持续的。


  谈到海珠湖未来的发展,海珠区负责人显得很有信心:“有人问为什么要挖海珠湖,我们说今天的开发是为了明天能把这片土地变成一个健康的‘绿肺’。这个湖一旦建成,无论现在或是将来都会继续存在。只要老百姓支持,这块‘绿肺’就能够保住。”


  从广州市地图上看,海珠湖恰好位于广州新中轴线南段,与广州双塔南、北相呼应,建成后将成为广州新的地理标志,成为广州市南部的“中央生态区”,对广州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何时建成?9月30日前完成湖区一期建设


  据悉,按照海珠湖目前的建设规划,海珠湖的建设将采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将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9月30日前完成湖区一期建设,实现蓄洪补水水利功能,构建山水生态骨架,满足市民休闲基本要求,具体而言将包括挖湖、护岸、水土保持、绿道建设、水工建筑、管理控制建筑和湖区路网骨架工程;第二步将实施景观和服务设施建设,包括广场铺装、栈道、休闲配套运动服务设施等;第三步将开发旅游产业,并最终将海珠湖建设成为一个集水利、生态、休闲于一体的和谐性城市绿地,使之成为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上的亮点。


  “治水有三步曲,首先是截污,通过截污尽量减少向水体直接排放污染物,其次是清淤,把河底淤泥清理至一定标高,使河道平顺,最后一步工作是固堤,按照20年一遇的标准建设保护河道安全。”据区治水办介绍,目前海珠湖的重点难点主要在于尽快完成河涌清淤工作,打通网格式施工便道,争取6月底完成全部清淤工程。记者日前从施工单位了解到,按照相关规划围绕海珠湖将建设4个闸口,而目前闸口底板建设已经动工,在完成主体工程后将进入海珠湖南北两广场的建设。


  在大型工程的动工过程中,征地拆迁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海珠湖工程的核心区域涉及东风、三滘、龙潭、红卫四条村20多个生产社,按照有关规定,征地须80%村民投票同意才能动工。


  负责征地拆迁的南洲街道办事处主任李东强向记者介绍,由于政府和街道经济联社宣传得力、补偿到位,海珠湖一期所征1400多亩地得到了村民一致通过,从签约到补偿仅用时一个半月。正如一名村民所言:“海珠湖的建设补偿合理,更能为广州市永久保留‘绿肺’,我们一定支持。”


  海珠湖“蓝”图


  从新电视塔向南鸟瞰,海珠湖设计呈现“双龙戏珠”图景,湖心两个带状人工岛被分成数段,如两条蛟龙或隐或现于湖面,追逐湖心“明珠”,静谧的湖面倒映着东西两塔和广州新电视台的倩影,游人置身湖中泛舟品茗,共赏“三塔争辉”美景……在海珠湖未来蓝图上,将鲜明呈现“现代都市绿岛”的海珠风采。


  区域气候的调节器


  建成后的海珠湖将由石榴岗河、大围涌、大塘涌、上冲涌、杨湾涌、西碌涌6条河涌相汇而成,共同形成一片调节区域自然气候的“绿廊”。城市湖泊调节气候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能够进行蒸发吸热,海珠湖建成后将明显改善城市的“热岛效应”,增加城市空气湿度,起到降温增湿的作用。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湖区对城市气候的调节起到了巨大作用。例如杭州的西湖,在夏季每1公顷(1公顷约等于15亩)湖泊平均一天可以从环境中吸收近81.8兆焦耳的热量,相当于189台空调器全天工作的制冷效果。因此,西湖对杭州区域性气候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海珠湖湖心区主体工程达到1047亩,其中水面面积达795亩,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广州市的水面率,对调节区域气候、净化空气质量和维持碳氧平衡起到重要作用。据悉,作为广州市解放以来建设的第六个人工湖,海珠湖一期工程将在亚运前完成。


  新城市中轴线上的“金镶玉”


  “金镶玉”原本是玉器加工中的一种特殊工艺,在海珠湖工程项目中却恰好映照了湖区未来的发展前景。湖区建成后,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善,周边地块的价值将大幅度提升,被视为“金”,而中间的一潭碧水,被视为“玉”。这就是海珠湖设计理念上的巧合———金镶玉。


  在海珠湖的规划建设中,新城市中轴线“绿轴”将广州新电视塔与生态海珠湖紧紧相连,“金镶玉”不仅是这种格局的基本写照,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从“玉”到“金”渐变的过程。从滨水绿道的开发,到人文景观、现代艺术展示,逐渐增加的开发强度和人文气息将逐步提高湖区周边品位。


  据悉,由于海珠湖的动工,周边楼盘价格已经开始飙升,其中面湖单位房价更是平均上升2000元左右,居住于湖区附近楼盘的部分居民则表示看好房价抬升的前景。


  绿道成荫的生态湖


  按照今年1月份省委全会上的规划,近期将要在广州市区内打造4条总长约340公里的绿道,而其中广东省1号绿道正好经过海珠区,全长33公里。海珠区希望借此机会把绿道建设引到海珠湖来,提升海珠湖整体建设的水平,打造出“具有广东岭南特色”的湖区。


  以人为本,营造“两个最适宜”,海珠区委、区政府在打造城市区域优势的进程中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借助市委、市政府“迎亚运”、“治水”的东风,全力提升海珠区区域环境,充分体现自然与城市之间的和谐。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山东以用促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新乡全力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建设
地质成果支撑服务杭州城市韧性安全建设 杭
“广佛跨界治水”花地河样本,书写生态与经
烟台15平方公里海绵城市,上新!
生动讲述“厦门生态故事” 筼筜湖案例写入
襄阳审计聚焦海绵城市建设实效
实施“双轮驱动”模式 北海市推进黑臭水体
珠江委修订应对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实施办法
亳州市“三聚集”强化水环境管理保障水质安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2024中国环博会深圳展 IE expo
3全球最大环保展慕尼黑IFAT中国系列子展
4六大主题分会聚焦水利行业热点,尽在9月4
5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6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7突破性过滤技术问世,可清除水中多种持久性
8英国推出严厉措施阻止水污染
9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102024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学术会议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