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了解到,8月23日至27日,省人大常委会检查组于对海口、三亚、儋州、文昌、东方、澄迈、临高、昌江等8个市县(自治县)和洋浦经济开发区的污水垃圾处理厂(场)建设、污水管网和垃圾转运设施配套建设、污水垃圾运营机构、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工作监督检查,检查发现我省有7家污水处理厂至今仍未形成减排能力。
检查发现,全省大多数污水垃圾处理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已经竣工,但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影响项目运营效果。目前,完成主干管网建设任务的市县不到三分之一,多数市县仅完成主干管网建设任务的70%-80%,个别市县的管网建设还不到30%。分支管网建设尚未开始,许多老城区管网雨水和污水同流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多数市县垃圾收集和转运设施落后,设备老化,收集转运率低,收集覆盖面小,收集转运能力小与处理场(厂)的处理能力不配套的问题突出,有的垃圾处理场日处理量只达到设计要求的50%。
此外,这次检查8个市县和洋浦经济开发区都存在进水量偏低和进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偏低的问题。目前,除白沙门二期和三亚红沙污水处理厂外,其他新建的污水处理厂进水量均低于设计要求的60%,有的甚至达不到20%。进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均在100毫克∕升左右,有的甚至低于60毫克∕升。受进水量小和进水浓度遍低的影响,临高、陵水、保亭、昌江、东方、儋州和洋浦等7家污水处理厂至今仍未形成减排能力。
当前,全省各市县均存在污水垃圾处理运营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目前,在16个市县打包委托营运的污水处理厂中,除海口、三亚、陵水、白沙4个市县和洋浦建立健全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外,其他12个市县未成立专业排水管理机构。污水收集管网、提升泵站及各种有关附属设施无人维修管理,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营运。(史瑞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