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爱水节水大型宣传活动,是宝安致力于破解“水”瓶颈的重要举措。何俊摄
3月22日,迎来一年一度的“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上午10时,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一场以“水·生命之源”为主题的爱水节水宣传月活动在此拉开帷幕。
这是宝安区连续第四年举办爱水节水宣传月活动。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宝安在经济社会发展屡创奇迹的同时,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等问题也进一步凸显出来,并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瓶颈”。
在“世界水日”来临之际,开展爱水节水大型宣传活动,正是宝安区致力于破解“水”瓶颈的重要举措。从2007年3月开始,宝安区推出一年一度的爱水节水宣传月活动,力倡全社会爱水惜水,深入宣传水法、治水新思路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理念。
水问题:不容忽视的发展瓶颈
统计显示,宝安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08.74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值的10.73%。2009年,宝安全区供水量为5.07亿立方米,占深圳市供水总量的1/3强,其中90%以上的原水需从区外引入,水资源长期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近些年困扰宝安的还不仅仅是缺水。实际上,宝安虽然坐拥河海资源和充沛的雨量资源,却因河流干流短、地表径流小、水体污染重而无水可用。据《深圳市宝安区2007年下半年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宝安区内45条主要河流、河涌水质受到较重污染。同时,宝安区的河流大多属于雨源型河流,地表径流小,无雨季节径流基本由生产生活污水组成,大部分河水发黑发臭。
另一方面,宝安水资源浪费比较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在自来水供应和使用的各个环节,全区每年有10%左右的自来水被浪费。
水资源“先天不足”加上水环境“后天失调”,使水问题成为了宝安区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1990年至1991年,宝安人遭遇第一个缺水高峰,居民生活用水必须定时定量供给,局部地区甚至完全断水。
爱水节水宝安在行动
曾经的缺水,使宝安区意识到了水的珍贵与节水的刻不容缓,也更加注重水务工作的社会责任。
因此,大力开展爱水节水宣传活动,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城区,成为宝安坚定不移的战略目标,也成为宝安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
2007年3月22日,宝安区首届爱水节水大型宣传月活动隆重启幕,并迅速在社会各界产生重大反响,掀起了一轮政府引导、市民觉醒、全社会参与的大型公益活动。此后,每年三月举办爱水节水宣传月活动,成为宝安节水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昨日宣传月启动活动上,主办方发布了宝安区爱水节水公益广告;对爱水节水教育基地进行了授牌,同时,首次发动全市的书法摄影人士,以宝安之水为题材,举办书法摄影展览。
不仅仅是爱水节水宣传活动,在省、市水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宝安区近年来,将爱水节水与水环境综合整治列为促进“优美宝安”建设、“创建国家生态区”的重要工作之一。截至去年,宝安区推动了龙华、固戍、沙井污水厂进入正式运营,实现了观澜、固戍、龙华、沙井等4座污水厂配套干管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推动了6座污水厂配套干管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完成了22公里长的观澜河干流水环境整治并实现水质重大好转,推动新圳河—西乡河水环境整治工程、固戍污水厂再生水利用工程、全区污水支管网工程的前期工作。去年,污水集中处理率从2008年的48%提高到63%,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11万吨/天。
为保障安全供水,在市政府和市水务部门的统筹下,宝安区近年来迅速建成了石松供水网络工程、铁岗水库至石岩水库提水工程等一批区内水源调度网络工程;2009年建成了西铁隧洞—朱坳水厂供水工程、龙华—大浪片区供水工程、北线引水工程等水源项目,开展了凤岩水库新建工程和大水坑水库扩建工程前期工作。
为保证水源水质,宝安区每年都对主要饮用水库水源保护区的养殖场、地下加工场、废品收购站进行清理,同时不断加大对地下私采水井的打击力度。2009年,宝安清拆水源保护区违章建筑1.2万平米,填埋私采水井536口,清除违法种养20万平方米。同时,通过实施一系列工程将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9.6%。
为加快节水型城市创建步伐,2009年,宝安区进一步加强了节约用水行政审批力度,对900多家用水大户实行了计划用水审批,并开展了“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和“节水器具普及达标”专项行动。全区去年自来水供应总量为5.07亿立方米,比降8.4%,万元GDP水耗下降8.8%。
宝安水务发展录
改革开放逾30载,宝安创造了无数奇迹,而宝安水务也与这座滨海小城共同成长,从传统农业水利迈向现代城市水务,从极度缺水走向实现供水保障再到力倡节水爱水、人水和谐……重温宝安水务演进史,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知宝安的历史与当下。
1.农业水务时期(1992年前)
关键词:局部断水
说明:这一时期的水利设施依然保持着传统功能,主要服务于农田灌溉。随着“三来一补”经济兴起,工业用水一度紧张。
大事聚焦:1990年至1991年,宝安迎来第一个缺水高峰期,生活用水定时定量供给,局部地区甚至完全断水,企业用水被限定指标。据不完全统计,1991年,因缺水造成的宝安工业产值损失超过5亿元。
2.城市水务过渡期(1993年—2001年)
关键词:打井取水
说明:1995年宝安水务局正式成立。农田水利开始逐步过渡为城市水务,主要服务于城市供水和城镇防洪。各镇村开发区和产业园遍地开花,工业化初具规模,工业用水需求巨大,生活用水渐趋紧张,各镇、村纷纷成立供水公司力求供水自给。伴随着工业粗放式发展,水源浪费、污染严重。
大事聚焦:2001年秋,连年旱情致使宝安再次大面积缺水,一些村被迫靠打井取水,台资企业富士康每天从平湖自来水公司取水300吨,月用水开支达120万元。
3.现代水务转轨期(2002年—2006年)
关键词:基础建设
说明:城市规模扩张,经济发展迅猛,城市水务设施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服务于城市防洪、市政供水、城市排水以及城市排污与污水处理。用水供求矛盾依然突出,水务思路开始转型,“现代水务、民生水务”战略确立,“水务一体化”体制改革提升日程。
大事聚焦:2003年,宝安首个污水处理项目观澜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宝安供水企业对城区实行统一供水,城市水务初具规模,但总体上“多龙治水”的格局未得到根本改变。
4.现代水务发展期(2006年—)
关键词:科学治水
说明:水务职能不断整合,水务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宝安水务走上高速发展快车道。目前,已有区外引水工程5项,引水规模达322立方米/日,自来水供水能力227.6万吨/日,基本满足全区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有效解决了喝水难问题;建成污水处理厂4座,人工湿地和应急处理工程10处,污水处理能力达111万吨/日,污水处理率达63%;建有排涝泵站52座,抽排能力达到125立方米/秒,逢雨必涝和污水横流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宝安水务工作全面进入科学治水管水时期,严格管水、节约用水、循环用水、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得到全面重视、统筹推进。
大事聚焦:2009年4月,深水宝安水务有限公司成立,实现规模化集中供水,同时加快节水型城区创建,并启动国家生态区创建工作。通过不断强化计划用水审批,逐步实施雨污分流计划,全面铺开污水厂和管网建设,大规模地开展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逐年推进流域生态整治等,不断推进宝安人水和谐发展。
撰文吴永奎黄秋慧伍志刚陈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