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江西省赣州市成立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
江西省赣州市成立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
发布日期:2010/3/10 9:33:39

  2010年1月,江西省赣州市成立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首期对市内23家重点污染企业实行24小时监控超标排放污染物情况。该市正通过抢占稀土新能源材料高地、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碳汇和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等关键节点,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推动绿色崛起。2009年,该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4.2%、7.5%。


  耗能大户动节能“手术”


  发展低碳经济,要从高污染的“源头”开始。稀土、钨、水泥、化工行业的耗能大户们身影积极,大刀阔斧地动起节能减排的“手术”。


  为摸清企业能耗“蛛丝马迹”,赣州市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对国兴集团、崇义章源钨制品有限公司等17家省、市重点耗能企业编制节能规划,2009年共节能近5万吨标准煤。对有色金属等资源型产业,低端产能、落后工艺缺乏必要约束,仅靠拼资源、拼产量来增加经济收入,是吃子孙后代的粮,给环境、能源带来极大压力。为此,赣州市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将产业发展的底色调“轻”变“绿”。


  化繁为简,压缩低端和过剩产能。2009年,淘汰工业锅炉(窑炉)78台;取缔关闭20多个窑径2.2米及以下水泥机械化立窑生产线;废除稀土开采中原有的堆浸等工艺,推广原地浸矿等先进技术;整合多家规模过小的开采企业,鼓励现有冶炼加工企业靠大联强。


  舍“卒”保“车”,提高新建项目环境准入门槛,以遏制高耗能行业的增长。对73个不符合环保“三同时”验收项目不予审批,在全市近两千余家企业展开环保专项整治行动,查处环境违法企业275家。


  在给“过重”的产业结构做“减法”的同时,围绕节约资源深化技术创新,激发产业结构提档升级。禁止新上钨、稀土、萤石开采和初加工项目,引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中心城区重点发展以精深加工为主的产业体系,集中建设市有色产业基地,先后引进一大批包括中国中化集团投资20亿元的赣州(兴国)氟化工基地、保利集团投资25亿元的钨深加工项目等,为赣州工业矗起脊梁。


  推动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无缝焊接”,以提高产品的生态附加值,虔东稀土公司8000吨钕铁硼永磁材料边角料生产线等一系列节能新设备、新工艺大放异彩。2009年,共申报国家和省财政奖励节能技改项目21个。


  为避免一些企业被动地进行节能减排,陷入等问题严重了才治理的“怪圈”,唱响清洁生产“奏鸣曲”,促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主动追求“低排放”,将污染狙击在“摇篮”中,目前已有20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同时在大宗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上巧做文章,将稀土在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变废为宝,用作稀土深加工企业的原料。利用煤矸石、矿尾砂等废弃物开发的新墙材产品,在中心城区已实现应用全覆盖。


  低碳经济呼唤新能源


  在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主的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顺应低碳潮流,目前国内有多个城市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申报国家低碳经济发展试点。赣州作为其中之一,优势何在?


  除却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最为赣州低碳之路提供腾飞助力的,莫过于后发先至的产业建构优势。围绕中心城区构建特大城市目标,产业升级和发展转型是赣州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钨、稀土等资源导向型产业应乘势而进,整合全市资源,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推动赣州科学和谐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从资源性经济模式转轨低碳经济,必然要淘汰、限制之前高耗能产业的发展,由于赣州工业化起步晚,经济模式、工业体系尚未完全定型和成熟,正所谓“起步晚没包袱,起点高是财富”,转型成本低、代价少,转型期的“阵痛”比发达地区小,从而抢得低碳发展先机。


  低碳城市建设,并不简单等同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内容,必须拉动产业群,壮大产业链,完善产业配套,才能真正扛起低碳经济“大旗”。依托钨和稀土等核心资源,构筑节能环保、竞争力强、支撑有力的战略性低碳产业,是赣州寻找到的一个新的产业支点。


  未来世界范围内新能源和环保产业迅猛增长,将极大拉动对稀土产品的需求,为将稀土资源优势转化为低碳经济实力,赣州大力勾勒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的低碳“版图”,目前至少有六路产业“大军”正在崛起。一是江西金力永磁科技有限公司的稀土永磁风力发电机,二是五矿稀土股份有限公司的稀土灯用荧光粉、稀土节能灯,三是与美国法拉塞斯能源公司合作的锰酸锂汽车电池项目,四是中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硬质合金和精密模具,五是大余众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LED光电产业园,六是中泰华威投资33亿元的高科技生物园。


  近日,赣州开发区被列为江西省级创建生态工业园区试点单位,为新能源产业集约集群发展又添新阵地。随着一大批能源项目的陆续引入,风生水起的各类低碳产业,不仅使赣州的稀土和钨矿资源得到深度开发,综合回收率分别上升到65%和74%以上,减少对进口的依赖,降低成本,还将吸引和承接国际高端企业、高端技术和高层次人才向赣州转移,反过来为低碳经济提供更有力的智力和技术支撑,并带动下游制造业、服务业和物流的迅速蓬勃。毫无疑问,低碳产业将成赣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而新能源将是这个动力的引擎。


  生态立市助力碳减排


  赣州市以绿地为基础、以森林资源为屏障,以河流水质为突破口,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之间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借植树造林引森林“进城”,增加其碳汇潜力。2009年,完成“一大四小”造林绿化129万亩,新增耕地2.1万亩,新增治理小流域65条,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6.2%。


  继续对工业化碳源的治理,重点围绕城乡面源污染和生活源污染的治理开展减排工作。


  2009年,中心城区三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县(市)界断面地表水断面达标率为88.7%,水环境明显改善,这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密切相关。2009年底,全市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厂已达9座,实际处理水量达14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率达60%,目前中心城区污水处理二期工程也在前期筹备中,使章江沿江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大大削减,因污染而疲惫的章江逐渐重获新生。


  针对以化肥、农药为主的农业面源污染展开“突围行动”。2009年6月起全面推行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一批达到环保要求的中型焚烧炉,预计2012年底前,90%村庄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卫生保洁达标。依托良好的的生态资源和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开发一大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形成脐橙、生猪、蔬菜、甜叶菊、工业原料和油茶六大农业优势主导产业,探索出“猪─沼─果”等享誉全国的生态种养循环模式,打造东江生态农业科技园等农业科技化、产业化的生态高效园区,深入挖掘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内涵,推开减碳环保一扇窗。


  经过林业、农业生态工程和水污染综合治理等项目的“多轮”互动,赣州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驶入提速“快车道”,2009年落实减排项目152个,其中COD减排项目120个,SO2减排项目32个,COD排放量下降2.5%,SO2控制在3.92万吨以内,在全省各设区市排名第四。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山东以用促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新乡全力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建设
地质成果支撑服务杭州城市韧性安全建设 杭
“广佛跨界治水”花地河样本,书写生态与经
烟台15平方公里海绵城市,上新!
生动讲述“厦门生态故事” 筼筜湖案例写入
襄阳审计聚焦海绵城市建设实效
实施“双轮驱动”模式 北海市推进黑臭水体
珠江委修订应对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实施办法
亳州市“三聚集”强化水环境管理保障水质安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全球最大环保展慕尼黑IFAT中国系列子展
32024中国环博会深圳展 IE expo
4六大主题分会聚焦水利行业热点,尽在9月4
5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6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7突破性过滤技术问世,可清除水中多种持久性
8英国推出严厉措施阻止水污染
9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102024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学术会议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