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揭晓的“2010第二届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中,河北秦皇岛榜上有名。加之已获得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市、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中国城市生活质量百强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等众多国家级称号,秦皇岛这个渤海湾里的明珠,愈加光彩夺目。
一个不算大的地级城市,缘何能摘得如此多的殊荣?秦皇岛市委书记王三堂介绍,在城市建设方面,秦皇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按照“宜居城市”目标,下真功提档次,求实效惠民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生态之城:营造天然氧吧
汤河是秦皇岛的母亲河,蜿蜒于城市之中。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不时可以见到野鸭嬉戏,两岸绿荫中隔不远就能看到抛杆垂钓者。喧嚣的城市中可以和野鸟亲近,可以钓鱼休闲,这得益于秦皇岛市的水质污染治理工程。去年以来,该市启动实施了“六河”治理工程,第二、第三、第四和昌黎污水处理厂先后建成使用,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已接近90%。从今年开始,还将利用5年时间开展生态水城建设,投资100多亿元实施水源地保护、调活水流等100多个大项目,打造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相得益彰的大水系格局。
本着“让森林走入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的绿化理念,近年来,秦皇岛连续实施了城区绿化、环城绿化及远郊近郊绿化等工程,全市投入城市绿化的资金已达10亿多元,建成了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的沿海防护林带。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6%,绿地率38.7%,人均公共绿地16平方米,城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及二级以上天数已连续7年保持在350天以上,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是国内一般城市的十多倍,被誉为“天然氧吧”。
为从源头控污,秦皇岛在项目建设上设置了三条“红线”:比较消耗资源能源的项目坚决不上,比较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不上,比较影响安全与群众健康的项目坚决不上。仅近两年来,全市就拒绝有污染的大项目40多个,投资总额高达30多亿元。
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输出港,秦皇岛港生产作业中产生的大量煤尘飘浮于空中,一直是城市最严重的空气污染源。为彻底根治除这一顽疾,秦皇岛港投资2亿多元建成了亚洲最大的防尘网,并在各个作业节点安装干、湿除尘设备。未来,港口还将投入10亿元治污资金。
文化之城:浸润每个角落
“美哉东环,出幽入胜;锦天绣地,画意诗情……”,秦皇岛市海港区东环里社区广场上,矗立着一块《东环里社区赋》石碑,而这首赋的作者就是社区东环诗社的几位老人。诗社成立6年来,每月定期组织活动,印刷了活动刊物,还出版了诗集,在居民中很受欢迎。
如今在秦皇岛,像社区诗社、社区艺术团这样的民间文艺组织已达400多个,常年活动在各个居民小区,每年都要举办近千场次的文学创作、文艺演出等活动,成为居民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
秦皇岛地域文化积淀丰厚,几千年来,自以秦始皇、曹操、康熙等为代表的古代13位封建帝王和名人来秦皇岛沿海地带的拜海、探海、赞海,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几乎所有近代伟人、现代领袖及名人住在这里的感海、悟海、怀古颂今,留下了大量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秦皇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时晓峰说:“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正在着力建设‘文化名城’和‘滨海文化产业强市’。”
秉持这一理念,全市先后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六进”读书活动,窗口服务单位开展了“跟我来,走进文明”、文明景区创建活动,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农村孝贤和感恩文化入村入户。从今年起,每年的8月10日被确定为秦皇岛市读书日,浓浓的书香在这座城市中弥漫开来。
#p#副标题#e#
文化与旅游融合,更是秦皇岛的一处生花妙笔。作为河北省“一号文化工程”,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项目共实施43项工程,完成投资近20亿元,基本恢复了明清风貌。目前,已有近百家商户入住,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式的旅游产业链初步形成。北戴河露天大型情景演出《海上生明月》、南戴河大型室内情景剧《海誓?南戴河》、大型历史歌舞剧《孤竹浩歌》……每年旅游旺季,秦皇岛都会有一幕幕大型露天情景剧、音乐剧、俄罗斯舞蹈表演及接连不断的摄影展、书画展轮番上演,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文化大餐。
精细之城:城建精雕细刻
碧树红花,小桥流水。每天清晨,家住全国节能示范小区秦皇岛“在水一方”小区的陈女士一家,都会在小区的小花园里晨练,“以前这里是低矮平房,又潮又脏,还使用旱厕,现在环境可好啦,社区像花园,鸟语花香,觉得特别幸福!”
近年来,秦皇岛市先后对65个老旧小区和城中村实施了改造,并改善了109个旧住宅小区居住环境。一个个老旧小区和城中村羽化为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的时尚新城,4.74万户低收入家庭享受到物美价廉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同时,中央胜境、森林逸城、自然家园、滨河湾、龙熙半岛等一批新建高品质住宅拔地而起,市民居住环境由普通经济型向高端舒适型转变。在全国287个地市中,秦皇岛生活质量已经跃居到第26位。
北戴河是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为了打造令游客赏心悦目的城市景观,全区启动了街景改造工程。保二路、海宁路、联峰路等7条街道尽展欧洲风情,游客步行之间就可观赏到英式、德式、俄式、法式等风格建筑,成为旅游新亮点。
秦皇岛汤河公园的设计在业界堪称标杆。设计师用最少的人工干预,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河流生态廊道的绿色基底,引入一条以玻璃钢为材料、长达500米的“红色飘带”,使昔日令路人掩鼻绕道、可达性极差的城郊荒地和垃圾场,变成了令人流连忘返的城市游憩地和生态绿廊。这条“绿荫中的红飘带”,被国际知名旅游杂志评为“世界建筑新七大奇迹”。
秦皇植物园是该市第一个集科普教育、植物展示和休闲游憩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植物园,园区以展示温带、暖温带植物区域的植物为主,共有植物52科320种。园内通过丰富新颖的设计手法,展示了当地典型的山地、平原和濒水生态环境,再现城市、人文和自然的相互关系,一举夺得首届中国环境艺术奖。
在加大对城市道路投入的同时,秦皇岛也是不忘细节。京秦高速秦皇岛西出口的竣工通车,使从北京方向来秦游客提前10分钟进入秦皇岛市区,而在开发区工作、居住的投资商可以减少近40分钟的路程驶上京秦高速。先后对河北大街、文化路、燕山大街等主次干道进行改扩建,完成小街小巷整治改造89条,居民日常出行更加便捷。(中国经济网记者雷汉发、通讯员朱润胜)
金沙碧海,清风拂面,松涛鹭鸣,溪流草甸,秦皇岛的自然之美越来越受到居民和游客的喜爱。秦皇岛市市长朱浩文表示,良好的生态环境一直是我们最大的品牌,是参与国内外竞争的最大优势,我们不要局部的金山银山,不要污浊的GDP,要把青山绿水给全市人民保住、给子孙后代保住。
平安之城:实现四届连优
“沈师傅早”“您早”,在秦皇岛先茂里小区,每天清晨,开门人沈汝波都会和晨练的居民热情打招呼。而沈师傅并不是专职看门人,他是小区的一名理发师,每天开门与他的另一个身份有关:社区治安志愿者。沈师傅每天白天和夜晚都要巡逻两小时,所有下房查看一遍,所有楼道口都要转一转,平均每天走10多公里,3年相当于走了一个长征路。如今,在秦皇岛,像沈汝波这样的治安巡逻志愿者已达3万多人。
近年来,秦皇岛市通过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将平安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一把手”工程和城市发展总体格局,有效维护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秦皇岛已连续四届16年被中央综治委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群众安全感达到95.07%,位居河北省第一位。
全市不断严密以网格化巡逻警务机制为重点的城市街面防控网,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社区防控网,以内部单位安全保卫责任制为保障的单位内部防控网和以110指挥中心为枢纽,各治安卡点、治安检查站相互协作的城市边际部位防控网等治安防范网络,构筑起全方位、全覆盖、全时空、立体化的“大防控”格局。目前,全市共安装视频监控探头21275个,城市区社会面视频监控率达85%,新建小区视频监控率达100%,金融、危险物品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率达100%,旅店业流动人口管控信息联网率达100%,农村“平安互助网”覆盖率达到90.2%。
为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力度,秦皇岛市出台了《关于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县区、乡镇、街道全部成立了“三位一体”调解中心。目前,全市102个乡镇(街道)和2404个村(居)都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达到15000余人,全市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8.7%。 (责任编辑:徐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