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8日记者在柳沟河附近看到,河两岸堆放着不少生活垃圾。
一群孩子在柳沟河旁玩耍。在他们的身边,是黑臭的河水。这是日前记者在环翠区张村镇东夼村采访时看到的情景。
这些“污龙”究竟从哪里来的?如何才能锁住“污龙”?从9月17日至昨日,记者多次探访柳沟河及其附近村庄、企业。
探访:柳沟河成“污水河”
9月17日9时许,记者随同“2010威海环保世纪行”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东夼路柳沟河上游,只见河岸两侧杂草丛生,塑料袋、石块、粪便等物随处可见,一股恶臭的污水正顺着一个管道口直排入河。久居河边、67岁的于庆智告诉记者,他在附近承包果园已有13年了,这条河一直都是又黑又臭,尤其是夏天,河里散发出的气味更是刺鼻,周边居民根本无法开窗。
随后,记者沿河道一路向西,并沿途查看了沈阳中路81号楼、威海工业技术学校门口等几处河段,发现河道内污水的颜色是变化的,有时呈灰白色,有时呈酱色,当地居民无奈地称之为“变色的污水”。“这条河都变成臭水河了,希望有关部门能赶快治理一下,改善附近居住环境。”采访中,沿河岸一家企业的工作人员满怀期待地说。
更让记者吃惊的是,在环翠路柳沟河入海口处,这段河水已完全变成黑色,水里有不少悬浮物沿河流直入大海。附近有一楼盘项目正在开发,其工作人员十分担忧地表示,如果项目周边环境不好,将给项目带来不良影响。
整治:有所好转未“去根”
据了解,柳沟河发源于佛顶山,干流长6000米,流经东夼、柳沟、东塘,于皂河北西入海。10多年来,虽然柳沟河上游部分地段铺设了污水管网,但由于没有并网到污水处理厂,周围企业产生的工业污水和居民生活污水最终都顺着管网和排污沟排到柳沟河里了。加上柳沟河两侧一些村庄村民搞养殖,鸡、鸭、猪等的粪便也直排河里,严重污染了河水。
#p#副标题#e#
近年来,随着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柳沟河的污染问题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为了有效扼制污染源,治理好柳沟河,张村镇政府相继投资3200万元,铺设了27公里长的污水管网,目前污水管网已覆盖到柳沟村,柳沟村以西的所有村庄和企业等产生的污水都已通过张村泵站,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今年春天,环翠区还对柳沟河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劝说取消了河道两侧30多个不同规模的畜牧养殖场。
11月8日记者再次走访柳沟河上游时发现,虽然河道仍不干净,但部分河段的水流较之前清澈了许多。东夼村村民毕树昌告诉记者,这多亏了相关部门清理养猪场、养鸡场行动,河流周边粪便少了,臭味也轻多了,如今这条河里的污水主要就是来源于周边企业和居民的生活污水。
症结:权责不清是“病根”
那么,是什么阻碍了对河流上游的治理呢?记者采访了解到,管网铺设费用和污水处理费用成为制约改善柳沟河水质的“瓶颈”。
据了解,柳沟河上游威海工业技术学校以东高区和环翠区接合部共有工业企业53家,涉及渔具、铸造、医院、服装、印刷等行业,职工约4200人,年用水总量约11万立方米。由于这些企业的隶属关系复杂,其规划、建设、验收、监管涉及市直、高区、环翠区等部门。按照规定,铺设管网需要各市区自行负责,这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以柳沟村通往上游的主管网为例,大约需铺设2公里管网,初步预算为300万元。另外,如果主管网铺设完毕,按照相关规定,治污费也应由各市区收取。但实际上,这些企业排放的污水通过管网最终都汇总到张村泵站,由张村泵站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所以张村镇需要按每吨污水处理费1.02元的价格承担全部污水处理费,这样一年下来至少需支付12万元。
“目前,如果管网铺设费和污水处理费这两项费用的分摊和责任划分不清,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柳沟河污染的问题。”市环保局环翠分局工作人员梁银锁说。(记者:王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