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东江调研了河源、惠州、东莞后,昨天,香港全国人大代表调研团对深圳东江水污染防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团团长袁武、全国人大常委范徐丽泰,深圳市领导周光明、张文等参加了调研活动。
5天的调研行程,让香港全国人大代表目睹了包括深圳在内的东江流域各城市,为保护供港水源所做的努力和牺牲,代表们发出了“谁知杯中水,滴滴皆辛苦!”的感慨。
东江—深圳供水工程是我国政府和人民为解决香港淡水供应困难,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而建立起来的一项跨流域大型引水工程,首期工程于1964年2月动工,经四次扩建改造后,年供水能力达17.43亿立方米,2003年实现封闭式管道输水后,东深供水水质也得到根本的改善并优于国家‖级水源标准。深圳市政府累计投资100多亿用于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这些工程不仅生态环境效益明显,而且确保了对港供水的安全。
深圳境内的龙岗河、坪山河、观澜河(石马河)是东江支流。近年来,深圳对这三条河流域先后投资了200多亿元,共完成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污泥处置厂等58项重点治污工程。
副市长张文在向代表们汇报时透露,目前深圳正在加快东江流域内污水处理厂等治污设施的建设,明年底前,将全面完成横岭、坪山上洋、横岗、龙田、沙田、平湖等6座污水处理厂的二期扩建工程和鹅公岭污水处理厂建设,这将使流域市政污水处理厂总规模从目前的67万吨每日增加到150万吨每日以上。同时在明年底前,在观澜河流域,再投入8.5亿元,新建总长约80公里污水配套管网。
对于未来如何保护好东江水,惠及子孙后代,代表们几乎不约而同地建议应该加强跨地域合作,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同时要让东江水不仅仅是“政治水、经济水、生命水”,还应是“教育水”,包括香港在内的东江流域各城市应加强教育,提高市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节水意识、环保意识。(记者:杨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