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民勤县是处于石羊河流域下游、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交汇处的一片绿洲,由于缺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因此,高效节约用水和科学管理水资源显得十分关键和紧迫。
民勤缺水及生态恶化的问题备受党和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温家宝总理多次批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并于2007年10月1日亲临民勤视察时强调:一定要打好三套“组合拳”,打赢绿洲保卫战,把民勤建设成全国节水模范县。省委书记陆浩多次深入民勤调研并强调: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不仅事关武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而且事关全省乃至国家发展和民族生存的长远大计,石羊河流域的治理根本出路在于节水。
2007年底,《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在省市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民勤县积极实施节水改造工程,提高用水效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高效节水产业,改革水权水价,加强水资源管理,石羊河流域民勤属区生态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实施节水改造工程 提高灌溉用水效益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是《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中民勤属区项目建设的重点内容,主要是通过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骨干渠道改建和配套田间节水,减少输水损失,提高用水效益。自2007年《规划》实施以来,民勤县强化项目计划管理和质量管理,建设、监理、施工等参建各方密切配合,细化进度计划、优化施工方案、精心组织施工,确保项目建设按期完工。
#p#副标题#e#
泉山镇新西村1社的400多亩耕地是今年实施节水改造工程的项目区,春季通过项目投资、群众投劳建成了农渠1.6公里、毛渠3.2公里、机井沟1.2公里的渠灌工程。建成渠灌工程后每亩大田一个灌溉期至少能节水40到50立方米,节电10%以上。特别是3.2公里的毛渠既能浇河水,也能浇井水,没有丝毫的跑冒和渗漏。而与新西村相邻的团结村4社今年春季建成了3眼井浇灌600亩地的管灌工程。村支书范建忠介绍说:“管灌机井闸刀一合水就到了地头,而且还节电、节劳。往年用沟灌一亩地棉花得用21到23度电,而管灌用15度电就够了,一次浇灌能节水20多立方米。”
大田滴灌是全县大面积推广实施的一项节水改造工程,红沙梁乡今年种植棉花3.04万亩,2.74万亩就采用滴灌技术。乡党委书记李厚清介绍说:“大田滴灌种棉花每亩每年比漫灌能节水40%,通过广泛推广应用,不仅提高了群众的节水意识,同时也促进了增产增收。”村民刘光华对节水增收算得很仔细:“大田滴灌一年下来每亩能节水140立方米,节电44度,节约水电费17元,节约化肥20公斤,每亩地节约成本140元,还能增产20公斤以上。”
经过四年施工建设,民勤县基本完成了《规划》设计建设项目,全县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节水效益整体提高,水务局局长闫志忠向记者介绍说:“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共改建总干渠35.99公里,干渠及总支渠105.939公里,支渠294.314公里;发展田间节水面积57.66万亩,其中渠灌24.64万亩,管灌5.25万亩,大田滴灌22.62万亩,温室滴灌5多万亩。工程建成后,田间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环河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9提高到0.77,红崖山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42提高到0.6,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8提高到0.614。”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发展高效节水产业
民勤县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水资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节水产业,实现生物工程节水。按照“面积调小、水耗调低、效益调高”的原则,近几年,大力压缩小麦、玉米等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积极发展棉花、食葵、中药材、饲草、茴香等高效节水作物,推动高效节水主导产业向资源优势区、高产丰产区和技术成熟区集中,建立了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与节水增收相配套的种植业结构。初步形成了湖区棉花、茴香、瓜类,坝区食葵、辣椒、洋葱等特色产业基地。
2010年,民勤县节水型农作物生产面积达27.83万亩,占种植业总播面积的38%。发展酿酒葡萄1.945万亩,红枣7.9万亩。同时,大面积示范推广全膜垄作、地膜再利用免耕、干播湿出等多种农田节水技术模式,为农业节水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滴灌技术、全膜垄作、地膜再利用免耕等3项节水技术应用面积达42万亩。农牧局副局长王业锋介绍说:“节水型农作物与其它农作物相比,平均生育期少浇两次水,每亩每次可节水60立方米,年节约用水在4500万立方米以上。”
西渠镇板湖村最早应用地膜再利用免耕在种植棉花的旧茬上种茴香,今年采用这种模式又种了1000亩茴香。村支书高玉德说:“采用地膜再利用免耕技术种茴香比直播能少浇两次水,每亩节水100多立方米,而且不施底肥,不再覆膜,节肥30公斤,节约地膜6公斤,产量和直播基本上没区别。”这种模式在全县种植面积已达到12万亩。
设施农业日光温室是民勤县这几年在生态治理和经济发展中强力推进建设的一项高效节水支柱产业。2009年底,全县已建成日光温室9253座、15395亩。2010年新建日光温室4037座、8131亩。在温室生产中,大力示范推广膜下暗灌技术和温室滴灌技术,发挥了节水节肥的作用,减少了病虫害发生,提高了产品产量和品质。2009-2010年度生产周期,全县日光温室总收入达7624万元,棚均收入10423元,扣除棚均当年成本棚均纯收入7584元。
收成乡天成村农民刘东光就是一位日光温室种植能手,他在温室种甜瓜采用二次留瓜技术一年种三茬,连续三年收入达3万元。据农业技术部门测算:日光温室生产单方水效益17.46元,是小麦的18倍,玉米的16倍,棉花的4倍。
推进水权水价改革 加强水资源管理
在实施工程节水和调整结构生物节水的同时,民勤县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定了《民勤县水资源配置方案》,2008年按照“当年突破、两年规范、三年创新”的水权水价改革总体思路,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规范取用水程序,使管理节水取得显著成效。
改革水权水价,加强水资源管理,民勤县从强化宣传提高思想群众认识入手。采取进村入户讲解、召开社员会集中宣传、逐户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将年度水资源分配方案的水量分配原则、农田灌溉的配水面积、配水定额、配水量以及配电量、用水秩序、轮次控制以及科学的灌溉制度等内容宣传到户。组建乡镇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建立并规范村级用水者协会,推进用水户的参与式管理。
各乡镇每年按照县上水资源分配方案,将水权进行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逐级分解,水管单位指导和协助村农民用水者协会,指导用水户拟定作物种植计划并具体到各机井。制定了地下水计量控制设备管理、以水定电以电控水管理、水票使用管理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建立水权明晰台账,逐井逐轮次控制水量,实行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严格的过程性控制。理顺水价管理体制,推行科学的水价分类和水价制度,充分利用水价的杠杆作用,促进节约用水和有效控制地下水过量超采。夹河乡中坪村农民邸多贵收获完一年的庄稼给记者算了一笔用水账:“一家4个人,今年种地10亩,分配水权3800立方米,冬水每亩浇了140立方米,安种水60立方米,生长期按轮次定额控制灌溉,最后还稍有节余。如果不进行精细化管理水权就不够用。”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武威市委市政府今年也把流域内水资源统一调度、科学配置作为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进行安排部署,市委书记火荣贵立下军令状要按《规划》设计完成向下游民勤下泄水量,并全力推进实施。省水利厅、省景电管理局调整加大了向民勤的调水量,至10月23日,石羊河流入民勤蔡旗断面水量已达到2.505亿立方米,提前超额完成了《规划》规定的今年过水量不小于2.5亿立方米的近期目标。民勤县委书记卢小亨说:“在国家和省市党委的关怀支持下,通过上游分水、民勤县实施节水工程和调整种植结构、加强用水管理节水,民勤水资源危机的局面得以缓解,部分区域地下水位停止下降并有所回升,石羊河流域民勤属区生态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