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沈阳经济区的核心,沈阳确立沈北新区作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的先导区。“先行先试、率先突破”这不仅是沈阳市市长陈海波对沈北新区的期待,也寄托着整个沈阳经济区的希望。
偌大的沈阳经济区包含8个城市,为何单单选中沈北新区作为先导区?昨日上午,沈阳市副市级干部、沈北新区区委书记蹇彪的话,可以为人们解除疑惑。
他介绍说,沈北新区2006年12月,经由国家发改委同意,被省政府批准为辽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从某种意义上说,沈北新区相当于整个沈阳经济区在综合配套改革方面的“先锋”。
沈北新区规划面积1098平方公里,人口40万。四年来,这里的经济实力从沈阳市排名靠后,迅速跨入前三名行列,并跻身全省100个县区的前10名。“我们连续两年被评为辽宁省最具发展潜力区”,蹇彪的话语中透着沈北新区人的自豪。
16名局级干部降职
蹇彪介绍,开发区所有员工全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而所有人员的档案全部“封存”,一律平等对待。四年来,公开选拔优秀人才300多人,其中局级干部44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136人、高级职称71人、海外留学人员53人。
建立全员聘任制,所有干部全部竞争上岗,公开竞聘、一年一聘。此举打破了传统的“论资排辈”。
岗位绩效工资制使“能者得到高薪”。比如在招商部门就实行项目计件奖励,业绩突出的员工,收入是普通员工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此外,在绩效考核中排名前10%的将得到提职、提薪,排名后10%的将被降职、降薪直至辞退。四年来,共有214人晋级提薪,同时也有140人降职降薪; 16名局级干部被降职, 14名科级干部被免职, 33人被解聘或辞退。
严禁污染项目入区
生态新区,这是沈北新区的一大建设目标。为此,这里实行最严格的项目环评制度,严禁污染项目入区。
蹇彪介绍,新城子现代农业经济区禁止工业项目进入,目的是重点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规划7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和8套城乡污水处理设施,使污水处理率将达到100%。
沈北新区还高标准打造“六横四纵三片区”绿化网络空间、“三河七湖”景观水系,实施生态景观路网及33公里蒲河生态景观内河建设,形成了“城在林中、绿在城中”的生态景观。
相关新闻:
2012年沈北新区GDP目标520亿
作为综合配套改革的先导区,沈北新区沈铁连接带发展规划纲要也备受瞩目。昨日,沈阳经济区新城新市镇10个重点项目开工,人们越来越关心这里未来的发展蓝图。
全长40公里,规划面积370平方公里的连接带区域,其经济总量占沈北新区90%以上。连接带区域位于东北城市走廊的枢纽重地、沈阳经济区核心区域,是沈北新区的核心发展区域。
作为沈阳的 “四大发展空间”之一,沈北新区被要求用十年左右时间在沈阳北部再造一座 “生态沈阳城”。
在连接带区域功能定位方面,沈北新区将围绕 “一城两镇”建设,重点发展以手机为重点的光电信息及先进制造,以生物制药为重点的农产品精深加工、文化创意和商贸地产产业。建成沈阳经济区新兴产业聚集区;探索沈阳经济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行政体制机制创新改革专项试点工作,创建辽宁省土地增加挂钩示范区。
沈阳经济区建设不能先污染后治理
辽宁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毕德利曾两次建议我省将沈阳经济区申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
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毕德利的言语中能够感受到他的兴奋。
2007年7月2日,毕德利称,这一天他的一份建议发表在决策咨询刊物上,其核心内容是建议以沈阳为首,“打包组团”申请国家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不久后,辽宁省社科院又以正式文件形式,向省委呈送报告,其核心内容就是毕德利提出的建议。这份建议报告也得到了当时省委、省政府高层的批示。
毕德利介绍说,沈阳经济区获批,其中包含着各方面共同的努力,也蕴含着“全省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智慧”。“这相当于给这个区域插上了翅膀”,毕德利说,沈阳经济区需要在“插上翅膀”后尽快“飞起来”,并总结出经验,在国家可适用的地区推广。
谈到沈北新区严禁污染项目入区时,他表示,这是当地注重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现,也符合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沈阳经济区不能走传统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