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记者从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水室获得喜人消息:今年3月,海宁市主要河流水质总体比上期、去年同期均有明显好转。这是自2000年以来,首次在监测的12个地表水断面中有5个断面水质同时提升。
据悉,此次监测中,崇长港断面水质从上期的劣五类提升至四类水质,水中氨氮含量1.30毫克/升(四类标准为1.50毫克/升),总磷含量0.234毫克/升(四类标准为0.3毫克/升)。18个监测项目均达到四类标准。这也是自去年9月以来第一次出现四类水质断面。而双喜桥、嘉兴二县渔坝、杭申公路桥、回龙桥4个断面水质从劣五类提升至五类水质。其余7个断面仍为劣五类水质。劣五类水质断面比上期减少4个,比去年同期减少5个。
此次水质的大面积提升的主要原因,年初的春汛帮了很大的忙。水室主任葛海新告诉记者,每年上半年,海宁市水量相对较少,水质就差。"以往3月,我们监测出来的数据都是劣五类水,今年真的有很大的不同,我工作这么多年,这也是第一次。"整个3月,海宁市共降雨11次,降雨量达318毫米。而较为纯净的雨水进入河道后使蓄水量增加,起到了稀释净河水的作用,提升了河水的自净能力。
其次,海宁市水质始终是个"老大难"问题的另一个症结在于水中氨氮、总磷超标,而氨氮多来自农业化肥、制革企业污水。今年3月,由于温度低于往年且阴雨连绵,春耕时间推迟,使得氮肥、磷肥等污染导致的富营养化相对减少。另外,2010年海宁地区污水管网已实行全覆盖,制革、印染等企业的污水入管网接入污水处理厂,经集中处理,避免了对水环境的二次污染。
"在各部门齐心协力改善水环境的努力下,我们周围的水质的确有了明显的改善。不光可以看到市民在河边钓鱼了,我们更能从监测出来的数据得到客观、有力的验证。"葛海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