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昆明市环保局公布了二季度滇池主要入湖河道水质状况和阳宗海昆明部分水质状况。从公布的数据来看,阳宗海水质基本稳定并保持在Ⅱ类至Ⅲ类水标准范围内,达到农灌要求。而36条入滇河流中有29条断面水质未达到阶段保护目标要求。
阳宗海湖体水质好转
经过两年的治理,2010年二季度阳宗海湖体砷浓度达Ⅳ类水标准,总磷达到Ⅲ类水标准,其余指标符合Ⅱ类水标准。据《阳宗海流域(昆明部分)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一五”规划》项目实施进度,至今年二季度末,阳宗海治理规划项目已完成9个,宜良县大木希村污水处理工程、农田秸秆还田示范、环湖截污二期工程、摆衣河引洪渠环境治理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和推进。除此之外,昆明和玉溪两市开展了阳宗海水下地形测量、流域入湖污染负荷调查研究等工作,完成人工造林3950亩,水土流失治理6.67平方公里,完成了呈贡高粱地、30亩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和阳宗海海晏村落环境整治工作。
据昆明市环保局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虽然与今年一季度相比阳宗海总磷都为Ⅲ类水,但是阳宗海水质已有明显改观,不仅水体含砷量和总磷指标下降较快,而且透光性也有了较大的改善,离Ⅱ类水的保护目标越来越近。
29条入滇河流未达标
滇池38条主要出入湖河流,由于盘龙江入湖断面出现断流,纳入监测评价的河流有37条,其中入湖河流36条,出湖河流1条。昆明市环保局按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4个指标进行水质类别评价。
在36条入湖河流中,7条入湖河流入湖断面水质达到其阶段保护目标要求,其中牧羊河、冷水河水质类别为Ⅱ类,捞鱼河、洛龙河入湖断面水质类别为Ⅳ类;马料河、东大河、老宝象河入湖断面水质类别为Ⅴ类;而其余29条入湖河流入湖断面水质均未达到其水质阶段保护目标要求,水质类别均为劣Ⅴ类。
从监测的数据来看,37条出入湖河道断面的水质情况有升有降。新河积善村桥断面、大清河泵站等9个断面的污染显著减轻;而新宝象河宝丰村入湖口断面、金汁河南天集团断面等8个断面的污染加重。
不过,日前,来自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完成的“滇池高原湿地综合科考”显示,滇池仍然是我省生物多样性较为富集的区域。滇池的鸟类、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多样性列全省湖泊湿地第一位;水禽、兽类、两栖爬行类生物多样性列全省湖泊湿地第二位;并有超过40种珍稀濒危保护物种和4种特有鱼类,3种特有两栖爬行动物,7种特有底栖动物。据专家介绍,滇池近两年来“四退三还”、入滇河道污染综合整治,人工湿地建设等,使大量外源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入滇池河流水质及生态环境明显好转,2009年连续12个月的水质监测表明外海水质从劣Ⅴ类上升至Ⅴ类。(袁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