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广州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治水工作的进展、思路、问题等,广州市政府提出,今年底前城市建成区要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目前6条已达到不黑不臭,8条基本消除黑臭,存在问题包括河长制基层没落实,以及污染源、排污口、违建治理压力大等。“任务十分艰巨,时间非常紧迫”,广州副市长马文田说。
进展:
6条河涌达不黑不臭标准
广州市水务局局长龚海杰介绍,目前在治水方面的阶段目标是,2017年6月底前,实现全市河湖河长制全覆盖。2017年底前,全市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处理;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基本达到国家和省对广州的考核要求。
目前的进展是,地铁B涌、地铁C涌、西郊涌、白坭河、田美河、永和河(黄埔段)等6条河涌已达到不黑不臭标准;地铁A涌、荔湾涌、河沙涌、沙基涌、江高截洪渠、乌涌、猎德涌、天马河等8条河涌已达到基本消除黑臭的要求。
去年以来,广州的治水思路由原来的“截、清、调”(截污、清淤、调水)三字方针转变为“控、截、清、调、管”(控源、截污、清淤、调水、管理)五字方针,推动水环境治理由侧重单一工程治理深化为多管齐下的综合治理。
实施河长制方面,全市1362条河涌落实市、区、镇街、村居四级河长1938名。其中,35条黑臭河涌落实河长398名。
截至今年2月,市治水办累计发出交办通知1520份,涉及工业废水排放、养殖污染、排水设施、违法建设、建筑废弃物、工程维护、生活垃圾等。现已完成整改837宗,整改完成率55.07%.市农业部门已关停并组织清拆广佛跨界河涌区域781个非法养殖场(户)。市环保部门正逐步清理整顿市重点河涌流域范围内2373家“小散乱”工业企业。各区相继开展水污染源专项整治百日行动,污染源查控工作也已全面铺开。
提升河涌水质时,注重改善河涌自净能力。一方面选择专业单位实施河涌管养,从“过程买单”转向“按效付费”,在大塘涌、地铁A涌等6条河涌开展相关试点工作,治理效果明显;另一方面,通过群闸联控科学调度河涌水闸泵站,如荔湾区地铁B涌、地铁C涌、西郊涌,利用珠江潮汐动力换水,越秀区沙河涌珠江宾馆段,利用珠江潮汐换水、污水厂尾水补水等,均在短时间内通过增加水体流动性,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已消除黑臭。
问题:
有镇街、村居级河长被动应付
广州市黑臭河涌整治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龚海杰说,首先是基层河长制,还未完全落实,“虽然基本建立了四级河长责任制,但是很多工作还停留在表面,尤其是镇街、村居两级河长,触动不大,被动应付”,目前,全面深入推进河长制落实到基层工作是当务之急。
污染源治理被列入了治水思路的关键一步,但“小散乱”企业非法排污屡禁不止。龚海杰提到了花都区的雅瑶涌、雅瑶支涌,仍属于重度黑臭河涌,治理进度已严重滞后,主要原因就是两岸分布着6大污染工业区,污染源未完成整治。
河涌两岸的违法建设也是铺设污水管网的一大阻碍,清拆任务艰巨。龚海杰介绍,35条黑臭河涌流经44条城中村,居住人口246万人,蓝线管理范围内涉嫌违法建设超过15万平方米。这些违法建筑侵占了河涌两岸管理范围,导致污水管网无法下地铺设,垃圾、污水直排入涌。
排污口整治迫在眉睫。大部分区仍存在污染底数不清、数据缺失等问题,河涌排水口标志设置和整治工作进展缓慢。经初步统计,仅35条黑臭河涌就存在2033个排污口,晴天溢流污水需要整治。
马文田补充,目前部分治理工程进度比较缓慢,比如,原定于2016年底完成的广佛16条跨界河涌整治,至年底只完成了86.7%.
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即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要重点发挥和调动镇街、村居基层河长的积极性,要求镇街河长对辖区内污染源查控、污染排放量削减负总责,组织违法建筑清拆、排污口整治、城中村截污等工作。村居河长对本村社污水收集率负责,落实河湖排水设施、污染源一日一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动员村社居民自建污水管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同时,建立污染物量化考核工作机制,对各镇(街)污染物排放进行量化排名,不仅通报督促,更要约谈问责。
代表之声
河长叹“有责没权”治水怕“钱打水漂”
今年初的广州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林永亮等41名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全面加强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的议案》被定为001号议案,市人大通过相关决议,落实议案提出的建议。
昨日,听了市水务局的工作汇报后,代表林永亮说,通过前日的实地调研和汇报,能看到政府已做了很多工作,建议要总结亚运治水的经验教训,使新一轮治水成果能更长效,资金使用更有成效。
“城中村截污是个难题,现在污水费是跟自来水费一起收的,可不可以给他接通自来水前先查一查排污管有没有建好?不通污水管就不给通自来水”,林永亮提出。
河长制的落实也得到若干代表的关注,市人大常委会城乡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工委副主任钟洁反映,在调研中有基层河长吐苦水,目前对河长的责、权划分仍不明晰,“有责没权,有时候接到投诉一看,是珠江河的问题,或者打电话谁都不理, 总不能我自己去摇船捞垃圾吧? ”广东新大禹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江栋也提出,河长的职权、考核仍应细化,才能避免流于表面。
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沈奎提出,政府汇报中没有涉及治水的投资计划,对投入还是应该有一个流动性的框算,让人知道需要用多少钱,用在什么项目上,先做哪项后做哪项,“尤其是投资需求、投资计划、实际预算,需要区分开来,以免让人产生误解,说要花多少钱,实际上财政能批的钱没那么多”。
沈奎还提到,对治水效果的评估也应列入工作计划,“获得社会支持,对治水至关重要,社会对治水的关注焦点是效果,不怕花钱,只怕钱打了水漂,所以我们要有一个评估和交待”,至于评估方式就有各种办法,由人大来进行评估也是一个选项。
广州治水工作成绩单
进展
6条河涌达不黑不臭标准:
地铁B涌、地铁C涌、西郊涌、白坭河、田美河、永和河(黄埔段)
8条河涌达基本消除黑臭要求:
地铁A涌、荔湾涌、河沙涌、沙基涌、江高截洪渠、乌涌、猎德涌、天马河
河长制:
全市1362条河涌落实市、区、镇街、村居四级河长1938名。其中,35条黑臭河涌落实河长398名。
目标:
2017年6月底前,实现全市河湖河长制全覆盖。
2017年底前,全市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处理;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基本达到国家和省对广州的考核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