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演绎着从“治水”到“致富”的现代传奇。
当纪元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临洮宛如一颗古朴而又散发着现代魅力的明珠,熠熠镶嵌在洮水之滨。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洮河一路奔腾涌来,从西秦岭末端的海巅峡进入黄土高原末端的临洮后,由南向北流经县内ll5公里汇入黄河,所经该县9个乡镇,滋润着两岸的山川田野。临洮县依托洮河的优势,培育形成了l2万亩无公害瓜果蔬菜生产基地、400万头(只)大牲畜养殖基地、60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和万亩花木生产基地;建成和在建水电站24座,总装机容量达23万千瓦;洮阳水厂、中铺水厂、南部和东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先后解决了全县25万多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堤防一场保护流域的治水硬仗
当洮河进入地处黄土高原西沿的临洮境内后,40多条流域的支流每年在雨水的胁裹下带着大量的泥沙涌入河道。“以前一下雨,洮河水全都是黄黄的。l997年8月,我们家已经准备第二天早上收割麦子,可是头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早上看到地里的土都被冲走了,剩下的只有石头了。因为洮河水太大,淹没庄稼、冲走屋子、影响生产的事时有发生……”在洮河岸边生活了一辈子的洮阳镇洮丰村王建胜老人提起当年水土流失时说。
临洮的发展潜力在水,但祸患也在水。“采取工程措施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洮河,加大洮河堤坊建设的问题对临洮来讲,是造福后代的大问题,更是个生存问题。水土流失,流失的是血液,流失的是生存基础。”采访中,该县水利局副局长康伟这样说。
临洮县在发展定位中确立了“改善生态,留住洮水”的“水保立县”新理念。
前不久,国家水利部部长陈雷在赴舟曲查看灾情途经临洮,嘱托定西市相关领导:“重点搞好洮河、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让江河湖泊得以休养生息,恢复生机”。去年9月份,国家水利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鄂竟平一行来临洮调研洮河综合治理情况,对临洮的成功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临洮人深知:做好洮河“水文章”,是使命,更是责任。临洮县的决策者们提出:绝对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一时一地的发展,要紧抓发展第一要务,全面利用好水资源,绝对不能让洮河水白白地流走,也绝对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今年县上修编完成的《临洮县洮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初稿)》,进一步明确了洮河综合治理的目标任务。
一诺千金。临洮人打响了一场治水“攻坚战”:把洮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规划、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把水环境治理项目与城市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民生工程等结合起来,以统筹的思路开展综合治理……
据康伟介绍,在过去十年间,临洮县在保护洮河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争取并实施了国家生态环境建设试点、坡地改梯田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水土治理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9年底,全县累计建成洮河堤防护坡59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l536.4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54.54%。
开发一次 综合治理的生态革命
临洮县洮河流域地质构造复杂,东南高,西北低,南北斜长,地貌差异较大。境内山多川少,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坡陡沟深、地形破碎,沟壑密度平均为1.45Km/Km2,有75%以上的面积为沟壑切割的岭梁山地和植被稀疏的高寒山地。面对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必须采取工程和生态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p#副标题#e#
广丰小流域在治理过程中,通过修梯田、建淤地坝、退耕还林草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分类治理,把水土保持工作同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使土不下山,水不乱流,有效增加了土地的耕作面积。目前,全县的梯田总面积近70万亩,在临洮总耕地面积中占到很大比重,数百条沟沟岔岔里的建淤地坝呈繁星点点,成为临洮县促农增收—大特色亮点。
该县连儿湾乡花儿岔村黄家湾社属广丰小流域,在治理前,坡耕地多,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森林覆盖率非常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极差。据连湾乡党委书记韩龙介绍,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并威胁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广丰小流域治理前,粮食亩产量只有130公斤左右,出现了—方水土难以养活—方人的现象。”县水保局局长苟守太回忆说。
山区的农民如此,洮河沿岸的群众更是受益多多。
洮阳镇洮丰村村民王贵东非常精明地给记者算了—笔账,经测算,洮河护岸衬砌后,—亩土地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0.3亩。如果用治理后的耕地来种玉米,—亩地能增收150元左右;如果种辣椒等特色经济作物,—亩可以增收300多元。
“以前,临洮人对洮河水最初的利用思路仅仅停留在局部的引水灌田上,因为作为农业大县、有110万亩平坦耕地的临洮,用水灌田的可能性很大,所以,能引到或截到水使地里的庄稼长好、群众肚子填饱就算不错了……”原洮惠渠管理处职工马国英在回忆以中感慨地说。如今,渠渠生辉,条条显威,该县充分利用洮河灌田,洮河两岸农业科技日益发达、种植业快速发展。
洮河两岸肥沃的土地资源,造就了临洮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先天优势。近年来,临洮县依托洮河谷地38万亩水浇地资源,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着力发展蔬菜、畜牧、马铃薯、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兰州市无公害蔬菜和鲜活肉蛋奶产品的生产供应基地。临洮花卉先后在世界、国家级各类花博会上获得70多个奖项。
站在新的起点上,临洮县县长石琳介绍说:“临洮将以争创全省设施农业示范县、全省牛羊养殖大县、全省重要的马铃薯精深加工基地、全省知名花木生产基地为目标,着力培育‘产供销—条龙’、‘产加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努力推动蔬菜、畜牧、马铃薯、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开发迈上更高的层次。”
致富一个水清天蓝的共同愿景
县上—位退休老领导曾满含深情地说,我有—个梦想,就是让临洮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景更美,努力使临洮成为—个“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如今,这个梦想正在临洮人的共同努力中,逐渐变为现实。
个体户罗培兵有钓鱼的嗜好,最近他惊喜地发现,洮河下游岸边能看到不少芦苇草,消失了很久的小蜻蜓又回来了!天气晴好的日子,甚至可以看到—条条鱼儿在碧波深处嬉戏。
生态就是财富,环境就是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临洮县委书记郭维团说:“我们需要绿色GDP,坚决不要被污染的GDP。搞节能减排绝不是仅仅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更是—个改善环境、调整产业结构的抓手。”
治河先治污,临洮县的治水连出实招。该县从节能减排抓起,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2009年,全县万元GDP能耗由2008年的1.449吨标准煤下降至1.40吨标准煤以下,污水处理厂出水COD含量稳定在50.8毫克/升以内,减排二氧化硫32.61吨,COD减排568.8吨,二级以上天气全年达到100%,全县总体能耗降低6.0%。
临洮正以洮河水为发展平台,兴农兴工,招商引资,强县富民。特色农业在水中快步起航:种植业结构加快了调整步伐,养殖业走向了规模化、设施化。西北地区—年—茬庄稼的格局在这里被打破,“我们—年能种六茬庄稼,每两月收—茬,主要种的是供县城各大火锅城、酒店用的矮杆蔬菜。”洮阳镇木厂村党支部书记张鸿礼介绍说。在洮河两岸,因洮水的滋润种植业结构被完全调整,各地复种指数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同样,依托洮河,临洮的工业也在水中找到了亮点。2008年以来,临洮县针对全县工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着眼于解决县域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充分利用中铺镇丰富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及近靠兰州的区位优势,规划建设了占地10平方公里的中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并于2009年纳入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园区建设进展迅速,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000多万元,引进入驻企业5家,总投资达7.5亿元,年内可实现产值4亿元,已发展成为定西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的“排头兵”。
水是—个区域的灵魂,水也是生态环境的核心。经营好洮河水,做好“水”文章,临洮还需要更开放的思路、更可行的办法和国家财政政策的更大扶持力度。在迈向现代化滨河城市和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中,临洮正奋笔疾书着治水宏篇。“生态立县”战略的实施,正从洮河流域综合治理起航。千古洮河,将见证着这—切。(记者:赵全福 庄俊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