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日前首次公布了一份环境违法名单中,不少电力、煤炭等大型国企褪去了利税大户的面纱,露出了污染大户的本来面目。正是环境在线监测,在污染源头顶安装自动检测的设施,让偷排的企业现了原形。
记者了解到,江苏省投入运行的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已超过130座,大型火电机组也全部建成了脱硫设施。这些星罗棋布遍布全省的“净化”设施运行情况如何,也倚赖环境监测的能力建设。目前,环境监测还有不少困难需要克服。
监测软件遭遇“多国部队”
由鸟铳、洋枪、长短炮等组成的“多国部队”,正可以形容眼下各地上马的标准不一的环境监控软件,让环境监测部门备感困扰。
“以全省800多家省控重点污染源来说,所有的在线监控软件都是由企业自己购买的,标准有些混乱!”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张宁红告诉记者,这些软件来自四面八方,监测能力参差不齐,数据真实性成疑。
按照国家规定,这些重点污染源都需要强制安装在线监控排放设施。本来应该统一安装标准软件,但张宁红告诉记者,考虑到专门采购同一家或少数厂家的软件会导致严重的市场不平等竞争,因此我省鼓励企业自主采购软件。“初衷是,只要你能达到监测目的就行!”
省有关部门抽检发现,不少企业排放的污水明明不达标,而企业的软件却显示“检测全部合格”。原来,是企业给软件动了手脚,或者与一些做软件的企业勾搭在一起共同作假——这比埋藏暗管偷排更省事。
建统一平台需要利益引导
“多国部队”的乱局,让“统一数据平台”的建设提上了日程。而在常州,这个平台已变为现实。
记者在常州环境监测中心看到,只要点击任何一家企业,宽大的屏幕上就会显示出该企业排污口,现场的检测仪器会立刻报出COD等监测数据来。更令人称奇的是,只要该排污口数据出现异常,监测中心的人可以遥控那里的阀门,将排污口关闭,责令企业尽快找出原因来整改。
有关人士透露说,系统另一值得称道之处是,每个企业污水管道的分布、走向,都存入了电脑,随时可供查询。他们还发明了一种工具,检查污水管是否有偷排的分支。
在年初的全省环保大会上,省环保厅提出,要打造水质、大气、土壤等领域“天地一体化”的环境监测系统。而能否成功推广类似常州这样的统一监测平台?有关人士认为,除了资金投入力度外,企业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
张宁红认为,统一平台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企业的“利益引导机制”是否成功。“如果‘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象存在的话,企业逐利的冲动仍将扰乱这个平台建设!”
“守法成本高”怪圈须打破
在张宁红的经历里,企业为了逃避检查、偷排多排,“办法”可谓五花八门:埋暗管、改数据、捉迷藏……“守法成本太高,是导致企业偷排的一个推手!”张宁红说。
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一个“反面例子”是,一家企业,两年时间没有上马污水处理设施,当地环保部门唯一的监管手段就是每年罚2次款,每次5000元人民币,而建一个污水处理设施的成本是390万元,够罚企业390年的。
“不少企业为减排付出了巨大成本,将每年利润的好大一块用于购置环保设施,但相应的回报机制却没有较好的保障!”张宁红认为,脱离利益引导机制,大谈企业的社会责任,肯定会流于空谈。
记者了解到,政府部门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探索制度化的路径。对于守法企业实行优惠的“绿色信贷”,而对偷排或不达标企业则列入黑名单,就是眼下行之有效的一项环保政策。“除此之外,我省还将探索新举措,增强企业的荣誉感,让企业感到有付出就有回报,而且是更高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