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在2010海外高层次人才台州行环境工程主题论坛上,入选中央“千人计划”人才的环保专家鲍海明带来了他的最新环保项目:新农村建设中的污水处理。
关键是要寻找合适的农村水污染治理模式
冲厕、洗手产生的污水经专用厌氧反应器、接触氧化、PH调节、沉淀、消毒等一系列处理后,使污染物完全分解,污水变清后,泵入屋顶清水箱储存,用于便器冲洗。这项循环水冲式生态公厕专利产品仍然使用传统的水冲方式,既卫生又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但经过以上程序,最后实现了零排放。仅这项技术,就能大大缓解农村水污染问题。
鲍海明说,在国外经历多年科学研究后,本想把加拿大的污水自然渗透过滤模式照搬到中国,但在回国实施后,他发现效果并不好。“国外人少地广,而中国人口密度太大,洋模式承受不了国内的污水处理负荷。”因此,他认为找到一种适合中国实际的农村水污染治理模式是关键。
树立环境治理观念是根本
鲍海明说,他现在创建的农村水循环生态系统,是把水处理技术和普通厕所构造结合在一起,算不上高科技,但效果却很好。“由此可见,农村水污染问题是可以得到治理的,只是之前我们缺乏对农村环境管理的意识。”
对此,他拿出加拿大的管理经验举例说,当地每户农家的化粪池都装有一个感应器,管道堵了,维护人员的手机就会自动报警。“我们现在都进入3G时代,但这种报警技术至多算2G技术,为什么那里不会出现污水、粪便溢出的状况?关键是人家对环境治理有一套规范的设计、实施系统。这么简单实用的技术我们中国却没人做,根本上是缺乏治理意识。”
农村的污水治理市场很大
环境保护,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治理作为民生问题的重要一块,在政府的主导下已经开始大规模地实施。鲍海明说,这个市场巨大,但还鲜有专业服务机构涉足农村环境治理。
农村环境治理市场到底有多大?仅拿其中的污水收集治理举例。鲍海明说,宁波上个月刚刚发布了《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纲要》,其中有一条指标要求:农村污水收集处理率到2015年达到70%。这意味着到2015年,宁波1万个左右的自然村有7000个要建成污水收集治理系统。“到目前,整个宁波市场才做了200个,每个自然村的花费在70万到300万元,你可以计算一下这块市场有多大。”
由此类推,现在不仅是宁波,全国的农村都在搞生态建设。鲍海明说,仅今年中央财政就拿出300亿元用于农村污染治理,再加上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市场极大。“现在的关键是要通过实践,建立一套合适的农村污水处理标准和模式,再大面积地推广到中国农村去,这才是价值所在,否则跟小包工头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