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污染最重在竺山湖,而漕桥河则是主要入湖河流
漕桥河是太湖15条主要入湖河流之一,其治污情况一直牵动着省领导和环保部门的心。20日一大早,副省长徐鸣会同省太湖办、环保厅负责人直奔漕桥河,进行“飞检”。
在漕桥河百渎港大桥上,徐鸣看到一团团的泥水翻上来,随即要求取样抽查断面水质,“氨氮指标3.4,不少面源污染给雨水冲下河了,水质有反复,我们得始终抓紧啊!”
上午9点,检查组来到漕桥污水处理厂,叫开大门直奔排水口,污水厂厂长紧赶慢赶跑上前来。“你们厂处理能力多少吨?实际处理多少?镇里管网覆盖率怎样?”徐鸣一一发问,得知镇里吉田化工厂的高浓度工业污水并未收进污水厂处理,而是储运给另一家治污企业处理时,检查组转而直奔吉田化工厂,查看储运漕,核对转运单,要求厂方负责人“一滴污水都不能倒进漕河”,并告诉他,“我们还会来检查”。
宜兴晨阳印染厂并不在拟定的抽检计划中,但检查组路过时闻到一股酸味,便改变主意进厂抽查,结果发现作坊式的车间里,杂物、染料、垃圾等堆得到处都是,厂房后面还藏有砖砌的高2米多、长十几米的“水库”,储存了200吨工业废水,一侧墙体已近倾颓,而围墙后面,就是一条臭河。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家印染厂还被有关部门评为“清洁生产企业”。省太湖办主任朱铁军告诫企业负责人,“尽快消除这个污染源,你不消灭污染,污染就要消灭你(关停企业)。”
如果说企业预处理是太湖治污的“头道工序”,污水处理厂就是最后的“把关人”。因而当检查组发现南漕污水处理厂的在线监测设施运转“极不正常”,总磷、COD指标忽高忽低,排放水COD低的时候竟然达到饮用水的标准时,立即责成厂方重新校准在线监测设施,否则将予惩处。
一个上午,检查组马不停蹄,接连抽查了宜兴、武进的近十家企业和污水厂,结果喜忧参半:喜的是漕桥河流域投资8亿多元的治污项目多已完工,大部分地区管网截污,工程建设取得实效,河流断面水质平均已达五类标准,优于2008年的劣五类;忧的是漕桥河流域小化工、小印染企业多,水质还有反复的可能。
省太湖办督查处处长钱江说,如今太湖流域各项治污工程纷纷上马,水质慢慢好转,但低的产业结构加上气候、水文等不确定因素,造成太湖治污的长期性、艰巨性。像今天这样的“飞检”,将不定期举行,使其成为始终悬在地方和企业头上的一把“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