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卫生厅9日公开发布消息称,目前,甘肃饮用水卫生安全现状总体平稳趋好,但与国家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二次供水和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的卫生许可证持证率较低,自建供水和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水质消毒设施配备率均不足50%,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5月13至19日是2013年全国饮用水卫生宣传周,甘肃省卫生厅当日向社会公开通报了甘肃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的相关情况。
通报称,甘肃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直属卫生监督机构104所,全省有卫生监督员1786名,从事生活饮用水管理监督员355人,并肩负着公共场所、学校、医疗等监督类别的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直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04所,有饮用水检测能力的实验室104个,检验工作人员800人。
甘肃目前共监管各类供水单位2335家。其中,市政供水单位110家,持有效卫生许可证的有110家,持证率为100%;自建供水单位244家,持有效卫生许可证的有212家,持证率为86.9%;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单位(含农村学校自建供水)470家,持有效卫生许可证的有145家,持证率为30.9%;二次供水单位1511家,持有效卫生许可证的有616家,持证率为40.8%。
通报还称,该厅每年将饮用水监督监测工作要求纳入卫生工作要点之中,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此进行目标管理考核;结合该省实际制定饮用水监督监测工作方案,组织和开展对辖区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的培训与指导。
此外,该厅还落实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各项工作任务。甘肃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依据卫生规范和标准要求,对集中式供水单位开展4次/年的日常性监督检查,对二次供水单位和涉水产品生产企业开展1~2次/年的日常性监督检查。
与此同时,通报还称,甘肃饮用水目前仍存在问题。其中,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水质检验实验室配备率仅为37.1%;部分地区供水单位卫生设施建设滞后,供水条件较差,二次供水和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的卫生许可证持证率较低;自建供水和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水质消毒设施配备率均不足50%,不能进行水质消毒,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此外,该省各地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监测经费短缺、人员素质有限、培训跟不上人员变动、行业配合不力等问题,个别地区监管措施不到位,管理与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此,甘肃省卫生厅称,将持续提高饮用水监督能力,稳步实行饮用水监督监测信息公示制度;并推进农村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在农村人饮工程预评价审核试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工程建设前水源水质分析和工程建设项目的预防性卫生学评价,建立健全农村集中式供水监督、监测的管理制度,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