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上午,全市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工作专题会议召开。年底前将实现全市22条重点污染控制河流恢复常见鱼类稳定生存所需的水质,并完成《关于海泊河、李村河 、楼山河流域截污工作情况的报告》中的各项工程。三大流域治理进展如何?11月2日,记者对治理情况再次进行了探访。
整体进度
各区投5.6亿清理河道
11月2日,记者联系到了市政公用局建设管理协调办公室主任李志鹏,他跟记者介绍了三大流域的治污截污和排水管网建设工作情况。“在排水管网建设方面,今年计划在三大流域建设排水管网160公里,目前已开工建设137公里,占年度计划的85.6% ;完工130.6公里,占年度计划的81.6%。其中海泊河的主管网和支管网都已经铺设完毕,进入收尾阶段。”李主任介绍说,李村河的排污主管网也已经全线贯通。
#p#副标题#e#
李主任说,由于牵扯到旧村改造、大型工业企业搬迁等问题,楼山河的管网铺设工作相对缓慢一些,还没有实现全线贯通。“下一步的管网铺设工作,主要是针对一些居民区的污染点源或个别工业企业。”
随着管网铺设的顺利推进,河流的治污截污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李主任介绍说,截至今年10月底,三大流域共查出污染点源525处,已经治理完成497处,占总数的94.7% 。与此同时,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也得到大幅提高,海泊河流域约有97%的污水已截入市政管网 ;李村河流域约有95% 的污水截入市政管网 ;楼山河流域约有62%的污水截入市政管网。处于环胶州湾区域的14个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项目也在快马加鞭地建设过程中,大部分项目将在今年完成。
11月2日下午,记者还了解到,据市环保局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22条主要污染控制河流中,24个监控断面中达到要求的断面有15个,占断面总数的62.5% 。另外,市城乡建设委及相关区市加紧实施了多项市区河道综合整治和清淤工程。今年各区河道综合整治投资约5.6亿元,迄今已整治河道7.8公里。目前,海泊河上游、大村河上游整治已经完成,杭州路河、杨家群河上游、楼山河河汊公园等项目正按计划推进,预计年底前完成。此外,还对市区河道(明沟、暗渠)实施了集中清理整治,共清理河道140条,投入资金约2亿元。
工程探访
A 水清沟:河道下游已设拦截坝
记者从四方环保局了解到,水清沟河道下游唐河路桥附近已设拦截坝,对污水进行截污,使污水进入唐河路管网 。“针对水清沟河入李村河口水质持续不达标的情况,我们从上游到下游加强监测,在八个监测点检测中发现超标污染源的河段在开封路以下河段。”环保四方分局监察科的李军主任告诉记者,设拦截坝的方案是经市政、建委多个部门沟通确定的。
据李主任介绍,开封路至唐河路一段市政管网老化严重,河道淤泥淤积严重,其他施工方式都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经过多单位以及施工设计人员的讨论,四方区政府积极筹措,根据施工设计,此拦截坝将穿过海晶厂区河道来水、国棉五厂宿舍、四流南路二小等地方的生活污水进行临时截污 。
B 海泊河:新发现7处点源正在治理
海泊河的综合治理过程中,根据杭州路河至入海口河段的监测点源数据分析,发现10月份各项指标有所异常,影响了海泊河下游的整体水质。
市排水管理处在10月份对海泊河的地下暗渠进行排查时,果然发现了 7处新的污染点源。“发现新的污染点源后,有关部门马上进行了对接,区政府已确定责任部门,正在进行治理。”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点源治理是由市政、建委、环保多部门联合进行,治理工作更有效率和效果 。
据悉,海泊河四方区流域污染点源治理共115处,其中海泊河22处、李村河75处,水清沟河污染点源18处,截至目前,已完成治理任务107处,占计划总数的93% 。市北区流域污染治理也进入冲刺阶段,完成总计划的90%以上。
C 团岛污水处理厂:1.8亿元升级工程收尾
团岛污水处理厂一级A 标准的改造工程,目前已开工七个月。记者从环保市南分局了解到,该工程进展顺利并接近尾声。根据设计,此次升级改造的投资约为1.8亿元人民币,范围为增加一组新的曝气沉砂池,改建小鼓风机房等。此外,据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新增的碳源投加间、除磷加药间、深度处理车间,滤布滤池,紫外线消毒渠等的土建施工已完成90%,设备安装已完成60% ;除臭装置施工的前期准备正在进行中。
整项工程预计11月底全面投入使用,届时,将全面提升市南区的污水处理能力。
D 李村河:排污企业建“一企一档”制度
记者从李沧环保分局获悉,近日,李沧区的各家排污企业都建立起自己一份独特的档案,“这份档案是给李村河的水质持续达标工作上了一份保险。”工作人员生动地比喻道。
“我们根据环保局建立排污企业‘一企一档’的要求,结合辖区情况,对辖区37家排污企业建立了‘一企一档’的环境信息档案。”李沧环保分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此次建档工作中,李沧环保分局对李村河沿岸以及辖区内各排污企业的环保档案认真梳理,做到一个企业一个档案,包括排污申报年报、月报、日常环境监察记录等。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次共建排污企业环保管理档案46份,排污企业37家,做到一家企业一份管理工作档案。”(记者:许瑶 尚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