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广州为亚运投百亿治水治气城建加快五至十年
广州为亚运投百亿治水治气城建加快五至十年
发布日期:2010/11/3 9:22:26

  北京奥运造就了一个新北京,上海世博造就了一个新上海,广州亚运也造就了一个新广州。广州之“新”,新在哪里?本报将连续推出“亚运,你好!”大型系列报道,分“美丽新生活”、“发展新动力”、“岭南新文化”、“开放新形象”四大版块,带您感受古老羊城的蓬勃新意,带您细品千年商都的崭新风姿。敬请垂注。

  亚运会,实实在在是一场“亚运惠”。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十年治水,十年治气,这不仅是一场“亚运大考”,更是一场科学发展观的大考。是不是“真转、真变”?是不是“真想、真干”?广州市用旷日持久的坚持,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解题:

  十年治水十年治气

  2004年,广州亚运申办成功。

  为了让2010年11月份的“天更蓝”,省、市环保部门拿出了一个时间跨度达10年(2005-2015)、分8阶段推进的《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战略》。

  最硬的“骨头”要算是工业企业污染的治理。今年6月,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来到员村四横路的澳联玻璃厂,亲自下“逐客令”:“广钢十几万人的大企业都搬了,我不相信其他企业比广钢搬迁还要困难!”

  正是在这种魄力下,广州完成了106家重点污染企业的“退二”,成为继北京之后第二个全面实施国Ⅲ标准的城市。

  广州的水环境治理也持续了十年以上。广州市水环境质量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急剧恶化,珠江及全市绝大多数河涌水质一度处于劣V类。1998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就对广州提出了“恢复珠江游泳”的殷切期望。2006年,珠江治理初战告捷,“横渡珠江”恢复。2008年12月23日,广州市政府与全市13个治水责任主体签订责任状,决心用一年半的时间,让全市231条河涌水质明显改善。
#p#副标题#e#
  打分:

  看数据更问民心

  “说句实在话,亚运会拿多少金牌是国家体育总局最关心的事情,我最关心的是广州的水环境和空气环境改善了多少。”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在接受采访时说。

  改善了多少?今年1-9月全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继续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广州2009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07%。

  水环境方面,全市河涌水质明显好转,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从2007年的74.14%上升到85%,中心城区已近90%,每天减少80万吨污水直排珠江。

  今年10月16日,在水泥板下沉睡了18年的荔枝湾涌终于“重见天日”。街坊陈伯说:“我在西关住了50多年,亲眼目睹了荔枝湾涌从原来的臭涌到把涌盖上,再到揭盖复涌,直到现在出落得跟画儿一样,和以前完全是天壤之别。”

  算账:

  算“亚运账”,更要算“未来账”

  治水治气投入巨大。广州市治理空气污染,仅淘汰黄标车一项,今年投入就达到7亿元。而治理水污染总投资达到340.65亿元,被称为“一天一个亿”的治水行动。究竟值不值?

  张广宁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算过一笔账:借助亚运的机遇,广州的城市建设加快了5至10年,也就是说,广州市民提早5至10年享受到了城市建设现代化的成果。

  在广州投资的台商许先生认为,广州除了算“亚运账之外,更应该算“未来账”。“以前我一下飞机就开始咳嗽,这样生意是做不长久的。这两年环境好起来,我也愿意生意安定在这边。这关系着广州长远的发展。一个地方靠卖环境来发展,是走不远的。”

  正如广州市市长万庆良所指出的,改善广州的空气质量、水环境,不仅仅是办好亚运会的前提条件,更是广州近1500万市民的强烈愿望。筹办亚运只是个机遇、只是个平台,但不是终点、不是目标。亚运之后,广州市还将持续推进“天更蓝”、“水更清”治理,让蓝天白云和碧波清流常驻广州。

  短评

  天更蓝,才能看得更远

  天更蓝、水更清。这是亚运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广州环境整治提出的具体要求。亚运在即,准备工作经历了打分环节,包括亚奥理事会在内的宾客,从各项条件包括场馆建设、城市环境诸多方面进行测评,并且给出了高分,盛赞亚运会的筹备组织绝对到位。

  如果说亚奥理事会给出的高分是有形的大考成绩的话,那么对生活在此的百姓来说,他们对于日常生活环境点点滴滴的感受,打出的就是“无形”的分数。对他们来说,有些改变似乎不好用分数去量化,天更蓝,就像是每天上白云山的老人所感受到的变化,他能看到更广阔的羊城美景,兴致浓厚的市民白天会在街上晒太阳,孩子们则在晚上数起星星。水更清,那些刚刚还是人见人怨的臭河沟,突然变成人人拍照留念的旅行社旅游线路,许多人站在河岸观看河里的游鱼,沉寂多年的百年老龙舟也焕发青春。更多市民通过水环境的综合整治饮到了清洁的自来水。

  改善广州的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不仅是举办好亚运的迫切需要,更是生活在羊城的普通百姓对于人居环境的强烈愿望。头顶上的这片蓝天,我们有责任将它变得更蓝,因为更蓝能让我们看得更远。脚底下的这条母亲河,我们也有义务让它更清,因为更清才能读懂脚下流动着的家园历史和未来。

  遥感测尾气只需0.8秒

  番禺区率先引入的“尾气遥感监测车”,亚运期间将驻点亚运城、比赛场馆附近路段“执勤”,确保亚运场馆周边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这种造价230万的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车,只要其他车辆从设备旁边经过,通过激光技术,仅需0.6到0.8秒即可检测出机动车尾气浓度、烟度,即时鉴别超标车和“黑烟车”。它还能立即识别车牌,并同时把监测数据上传到机动车排污监察大队的车型数据库。

  从11月1日开始,广州市新增了12个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点。

  “增殖放流”重现市桥河

  10月28日上午,番禺区在市桥河刚落成的雁洲水(船)闸上举行“增殖放流”活动,共放流鱼苗123万尾。通过一年多的整治,市桥河水质已得到明显改善,中断多年的“增殖放流”又得以恢复。

  自1982年以来,该区已累计向区内渔业水域投放各类苗种约3亿尾,中华鲟亲体约2万条。不过后来市桥河水质急剧恶化,“增殖放流”被迫中断多年。

  2006年,番禺区启动了市桥河水综合整治。2007年9月,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番禺区河涌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打响了一场“母亲河保卫战”。

  经过两年多建设,往日污臭的市桥河现已达景观IV类水质,“增殖放流”传统又得以回复。

  国内首家河涌博物馆开馆

  我国首家以河涌为主题的博物馆,位于越秀北路的涌博物馆这个月迎来了第一批参观者。博物馆通过大量实物、图片,全面展示了广州千年河涌风情。

  东濠涌博物馆前身为河涌边的两幢民国时期的旧民居,在东濠涌整治过程中,越秀区特意保留了这两幢破旧的民居,改建形成目前的博物馆。博物馆共五个展厅,分“东濠溯源”、“东濠蕴梦”、“东濠哭泣”、“东濠新篇”等四个专题,采取实物、图片、投影、音像等多种形式和手段,集中记录和展示了广州千年河涌的历史文化和近年来东濠涌由满目疮痍的污染变身为亲水休闲生态文化长廊的整治成果。

  本版撰文:南方日报记者曾妮

  北京奥运造就了一个新北京,上海世博造就了一个新上海,广州亚运也造就了一个新广州。广州之“新”,新在哪里?本报将连续推出“亚运,你好!”大型系列报道,分“美丽新生活”、“发展新动力”、“岭南新文化”、“开放新形象”四大版块,带您感受古老羊城的蓬勃新意,带您细品千年商都的崭新风姿。敬请垂注。

  亚运会,实实在在是一场“亚运惠”。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十年治水,十年治气,这不仅是一场“亚运大考”,更是一场科学发展观的大考。是不是“真转、真变”?是不是“真想、真干”?广州市用旷日持久的坚持,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p#副标题#e#
  解题:

  十年治水十年治气

  2004年,广州亚运申办成功。

  为了让2010年11月份的“天更蓝”,省、市环保部门拿出了一个时间跨度达10年(2005-2015)、分8阶段推进的《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战略》。

  最硬的“骨头”要算是工业企业污染的治理。今年6月,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来到员村四横路的澳联玻璃厂,亲自下“逐客令”:“广钢十几万人的大企业都搬了,我不相信其他企业比广钢搬迁还要困难!”

  正是在这种魄力下,广州完成了106家重点污染企业的“退二”,成为继北京之后第二个全面实施国Ⅲ标准的城市。

  广州的水环境治理也持续了十年以上。广州市水环境质量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急剧恶化,珠江及全市绝大多数河涌水质一度处于劣V类。1998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就对广州提出了“恢复珠江游泳”的殷切期望。2006年,珠江治理初战告捷,“横渡珠江”恢复。2008年12月23日,广州市政府与全市13个治水责任主体签订责任状,决心用一年半的时间,让全市231条河涌水质明显改善。

  打分:

  看数据更问民心

  “说句实在话,亚运会拿多少金牌是国家体育总局最关心的事情,我最关心的是广州的水环境和空气环境改善了多少。”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在接受采访时说。

  改善了多少?今年1-9月全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继续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广州2009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07%。

  水环境方面,全市河涌水质明显好转,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从2007年的74.14%上升到85%,中心城区已近90%,每天减少80万吨污水直排珠江。

  今年10月16日,在水泥板下沉睡了18年的荔枝湾涌终于“重见天日”。街坊陈伯说:“我在西关住了50多年,亲眼目睹了荔枝湾涌从原来的臭涌到把涌盖上,再到揭盖复涌,直到现在出落得跟画儿一样,和以前完全是天壤之别。”

  算账:

  算“亚运账”,更要算“未来账”

  治水治气投入巨大。广州市治理空气污染,仅淘汰黄标车一项,今年投入就达到7亿元。而治理水污染总投资达到340.65亿元,被称为“一天一个亿”的治水行动。究竟值不值?

  张广宁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算过一笔账:借助亚运的机遇,广州的城市建设加快了5至10年,也就是说,广州市民提早5至10年享受到了城市建设现代化的成果。

  在广州投资的台商许先生认为,广州除了算“亚运账之外,更应该算“未来账”。“以前我一下飞机就开始咳嗽,这样生意是做不长久的。这两年环境好起来,我也愿意生意安定在这边。这关系着广州长远的发展。一个地方靠卖环境来发展,是走不远的。”

  正如广州市市长万庆良所指出的,改善广州的空气质量、水环境,不仅仅是办好亚运会的前提条件,更是广州近1500万市民的强烈愿望。筹办亚运只是个机遇、只是个平台,但不是终点、不是目标。亚运之后,广州市还将持续推进“天更蓝”、“水更清”治理,让蓝天白云和碧波清流常驻广州。

  短评

  天更蓝,才能看得更远

  天更蓝、水更清。这是亚运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广州环境整治提出的具体要求。亚运在即,准备工作经历了打分环节,包括亚奥理事会在内的宾客,从各项条件包括场馆建设、城市环境诸多方面进行测评,并且给出了高分,盛赞亚运会的筹备组织绝对到位。

  如果说亚奥理事会给出的高分是有形的大考成绩的话,那么对生活在此的百姓来说,他们对于日常生活环境点点滴滴的感受,打出的就是“无形”的分数。对他们来说,有些改变似乎不好用分数去量化,天更蓝,就像是每天上白云山的老人所感受到的变化,他能看到更广阔的羊城美景,兴致浓厚的市民白天会在街上晒太阳,孩子们则在晚上数起星星。水更清,那些刚刚还是人见人怨的臭河沟,突然变成人人拍照留念的旅行社旅游线路,许多人站在河岸观看河里的游鱼,沉寂多年的百年老龙舟也焕发青春。更多市民通过水环境的综合整治饮到了清洁的自来水。

  改善广州的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不仅是举办好亚运的迫切需要,更是生活在羊城的普通百姓对于人居环境的强烈愿望。头顶上的这片蓝天,我们有责任将它变得更蓝,因为更蓝能让我们看得更远。脚底下的这条母亲河,我们也有义务让它更清,因为更清才能读懂脚下流动着的家园历史和未来。

  遥感测尾气只需0.8秒

  番禺区率先引入的“尾气遥感监测车”,亚运期间将驻点亚运城、比赛场馆附近路段“执勤”,确保亚运场馆周边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这种造价230万的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车,只要其他车辆从设备旁边经过,通过激光技术,仅需0.6到0.8秒即可检测出机动车尾气浓度、烟度,即时鉴别超标车和“黑烟车”。它还能立即识别车牌,并同时把监测数据上传到机动车排污监察大队的车型数据库。

  从11月1日开始,广州市新增了12个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点。

  “增殖放流”重现市桥河

  10月28日上午,番禺区在市桥河刚落成的雁洲水(船)闸上举行“增殖放流”活动,共放流鱼苗123万尾。通过一年多的整治,市桥河水质已得到明显改善,中断多年的“增殖放流”又得以恢复。

  自1982年以来,该区已累计向区内渔业水域投放各类苗种约3亿尾,中华鲟亲体约2万条。不过后来市桥河水质急剧恶化,“增殖放流”被迫中断多年。

  2006年,番禺区启动了市桥河水综合整治。2007年9月,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番禺区河涌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打响了一场“母亲河保卫战”。

  经过两年多建设,往日污臭的市桥河现已达景观IV类水质,“增殖放流”传统又得以回复。

  国内首家河涌博物馆开馆

  我国首家以河涌为主题的博物馆,位于越秀北路的涌博物馆这个月迎来了第一批参观者。博物馆通过大量实物、图片,全面展示了广州千年河涌风情。

  东濠涌博物馆前身为河涌边的两幢民国时期的旧民居,在东濠涌整治过程中,越秀区特意保留了这两幢破旧的民居,改建形成目前的博物馆。博物馆共五个展厅,分“东濠溯源”、“东濠蕴梦”、“东濠哭泣”、“东濠新篇”等四个专题,采取实物、图片、投影、音像等多种形式和手段,集中记录和展示了广州千年河涌的历史文化和近年来东濠涌由满目疮痍的污染变身为亲水休闲生态文化长廊的整治成果。(记者:曾妮)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韧性城市:从“城市看海”到“智慧抗灾”的
吕梁市:做好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管理工作
“水患之河”到“幸福之河”的蝶变——福建
高质量发展看广元:“海绵”里的便民利民
高标准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重庆明确25项河
《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管理条例》将于5
山东以用促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新乡全力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建设
地质成果支撑服务杭州城市韧性安全建设 杭
“广佛跨界治水”花地河样本,书写生态与经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全球最大环保展慕尼黑IFAT中国系列子展
32024中国环博会深圳展 IE expo
4六大主题分会聚焦水利行业热点,尽在9月4
5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6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7突破性过滤技术问世,可清除水中多种持久性
8英国推出严厉措施阻止水污染
9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102024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学术会议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