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个特殊而又神秘的工种,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时常是半夜工作,天亮收工。他们手持仪器设备在道路上不断地来回走动,侧耳倾听。他们的工作状态几乎没有言语,常常是屏气凝神,双眉紧锁。他们的小心谨慎被“不明真相”的群众误以为是鬼鬼祟祟,甚至被民警盘问。他们有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听漏工。
埋藏于城市下方的供水管网被称为城市的“血脉”,但是如果这些错综复杂的管网出现破损或裂缝,不仅影响了正常供水,也是对水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听漏工就是通过一双耳朵判断地下管网是否漏水,并通过仪器设备的辅助找出漏点的工人。本期为读者介绍的正是来自珠海水务集团斗门供水分公司、人称“探长”的听漏工——陈炳庆。
听漏工干了整整十六年
提到陈炳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绰号——探长。因为无论哪里的水管出现问题,只要他一出马,十有八九都能发现漏点,并且能够准确判断漏点所处的位置,为抢修工作提供关键信息。在斗门供水分公司,由5人组成的测漏班负责整个斗门区的管线听漏工作,陈炳庆是班长。
1996年,当时已在供水部门工作多年的陈炳庆成为了斗门第一批听漏工。“听漏工作是一项技术活,需要细心、耐心、责任心,而且非常枯燥,工作十分辛苦。所以对人员的选择也是要多方考量。”斗门供水分公司管道安装维修队副队长罗耀南说,之所以选择陈炳庆,是因为他“工作认真,能力强”。
十六年的工作经验让如今的陈炳庆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听漏专家。他告诉记者其实听漏这项工作主要依靠的就是经验。起初他拿着听漏棒四处听来听去,仍是一头雾水。慢慢地听多了,不同管材、不同位置以及漏点的大小所发出不同的声音,都逃不过他的耳朵。如此看来,他的工作与医生倒有几分相似——都是负责诊断找出问题,而且都是经验越丰富就越权威。
平时,陈炳庆的工作就是走街串巷检查管线。由于管辖区域很大,几名听漏工不可能对每一寸管网都进行检查。所以他们主要是通过检查沙井和雨水渠来进行初步判断,每到一处便打开井盖,查看的同时使用听漏棒放在阀门上听漏。“比如说最近天气晴朗,但是路边雨水口可以明显看到有小水流。基本上就能确定附近肯定有水管漏水。”陈炳庆说。
此外,陈炳庆每个月还要用两三个夜晚去检查自己管辖区域的供水管网。由于听漏需要极为安静的环境,易受到外界的干扰,附近有行人走过或车辆经过时都会影响判断,刮风下雨也无法准确听到漏点,所以他们一般都是选择晚上至凌晨工作。“检查的时候每天要走近10公里的路,脚有时候都磨出泡了。”但是令陈炳庆意想不到的是,夜间查漏时经常会有巡警上前盘问检查证件,有时附近的居民看到后以为是偷井盖的还会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