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法晚联合报道 最热的日子里,住在通州梨园、果园附近的居民却不得不为水伤神--很多六层住户家出现水流变细,甚至无法正常用水的情况。
去年同期,本报就关注过此事。时至今日,当初的解决方案没有了下文,居民家缺水的现状越发严重。
现象
要想做晚饭上午就得备出水
王桂珍,作为蓝调沙龙小区8号楼某住户家的保姆,对于夏季高峰时段用水难深有体会。
每天在雇主下班前做好晚饭,王阿姨就要在上午9时到11时间接出满满一桶水。这样,到了傍晚才能洗米、洗菜。
"等到下午五六点,接盆水都得用5分钟。"王阿姨告诉记者,有一次她忘了提前备水,情急之下只能用饮水机里的矿泉水煮了顿饺子。
因为高峰时段水量过小,新华联家园小区五六层的不少业主都无法洗澡。
住在新华联家园小区27号楼6层的业主吴女士说,从结婚到现在的5年间,夏季高峰用水难越来越突出,到今年最严重--连热水器都打不着,她和孩子只能等到夜里十一二点水流正常了再洗澡。
"西北"最缺水被喻为"上甘岭"
通州梨园、果园地区高峰时段自来水流量小,会小到什么份儿上,居民们都给分好了级。
张林,是站前巴黎小区的2层住户。7月27日晚6时许,记者在他家厨房看到,从自来水管流出的水只有小手指头粗细,且水柱没有任何力量。
如果以张林家为起点,越往西北的小区,水流小的情况越严重。
住在阿尔法小区3层的史先生称,今年夏天用水高峰,自来水流量就像筷子粗细。
这种情况在翠屏北里和新华联家园最为明显。
说起此事,翠屏北里11号楼5层的李大爷比划着告诉记者,他家的自来水在用水高峰时段尚不及松针粗。
下面楼层已然如此,6层住户更是苦不堪言。新华联家园和翠屏北里一带已成了居民口中的"上甘岭"。
记者连日来走访的近20个小区中,有用水问题的就有11个小区,其中包括新华联家园、旗舰凯旋、翠屏小区这样的近百栋楼的大型社区。
假设以这11个小区中平均每个小区有20栋六层板楼,每栋楼6个单元计算,仅五六层就有5000多户受水流小的困扰,而这还仅仅是记者的保守计算。
自想辙解决完全行不通
为了解决水流小的问题,居民想尽了办法,提前备水、到下层邻居家或物业接水、用饮水机内的水,一位住在巴克寓所6层的业主甚至在自家安装了水泵,不料水泵噪音让楼下的邻居吃不消。
"以后洗澡只能到运河里去了,喝运河水,被迫做地道通州人。"很多住在梨园、果园附近深受其害的业主们调侃道。有业主则表示以此为由不缴纳物业费,但这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通州人缺水感言
#p#副标题#e# 通州也学习密云,建一个水库吧……
下雨了,赶快洗澡去。
可以去东关的运河里洗澡呀,拿上搓澡布、肥皂,免费的。
咱们小区团购抽水泵吧。
7月27日晚8时,在新华联家园南区一住户家中,卫生间的自来水开关开至最大时,水流只有小手指头般粗细
物业称无奈
供水不足无力解决
面对业主们的抱怨,物业公司也很无奈。
新华联家园、站前巴黎等小区物业表示,入夏以来曾多次接到相关反映,但问题出在用水高峰时段市政自来水的供水量严重不足,导致水压减小,他们无力解决。
此外,物业公司还提到,10层以上的高层住宅都有单独的水泵,因此可以保证水压,而6层住宅都是直接使用市政管线,当水量减少时就会出现类似问题。
数访水务部门
本报曾关注一年来问题越发严重
2009年7月15日,本报曾以《通州发展快供水超负荷》为题报道了盛夏季节通州出现的供水问题。
据介绍,通州地势低平,不利于储水,且梨园、果园一带人口增长过快,所以缺水最明显。
时任通州自来水公司办公室主任的王先生曾介绍,为解决缺水问题,他们已上报有关部门在该地区增打一口压力井,但是并未透露打井及见效时间。
然而,在本报报道一年后,高峰期的缺水问题不仅发生在五六层的住户,现在正向三四层甚至二层住户家蔓延。
市自来水集团供水达极限规划问当地
带着如何解决通州夏季用水难的问题,近两周来,记者联系了市自来水集团并多次走访了通州自来水公司和区水务局,却发现各部门对此事都不愿开口。对于此事,市自来水集团承认,目前向通州供水的水量已达到极限。至于未来是否有解决的方案,对方却表示尚不了解,"此事应咨询通州区水务局等部门是否有规划"。
区里两单位近一周尚未给回复
近一周时间里,记者两次来到通州自来水公司,并提交了采访方案。但公司拒绝记者进入办公楼。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不接受采访,也不告知主管领导的联系方式,甚至拒绝转达采访目的。
#p#副标题#e# 在通州区水务局,记者遇到了更为滑稽的一幕。办公室工作人员起初以"水务局只管理江河湖泊水,不管理自来水"为由拒绝了采访。
但当记者在其办公楼前的宣传牌上发现"居民用水供水是水务局的职能之一"后,对方又改口须先明确采访方案。
提交采访方案后,7月28日,对方终于表示供排水科的张科长可以接受采访。但张科长又以局长未批准为由不透露任何情况。
截至今晨,记者也未得到对方的任何电话回复。
随后,记者又以市民的身份咨询了上述部门,同样无果。
已知规划
解渴还要等上三四年?
老通州人王师傅说,上世纪80年代末,通州4层楼以上的很多住户也曾出现盛夏用水难的情况。直到2003年从朝阳区新引了一条供水管线,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难道新一轮的用水难又要持续10年?
记者了解到,位于朝阳区定福庄、能给通州“输血”的北京市第十水厂已进入拆迁阶段,力争在11月份开工建设。
按照当初的规划,其建设周期约为3年,这意味着最快到2013年它才能为通州“解渴”。
此外,按照计划,到2014年,南水北调工程将实现向通州供水。
但是,未来两年仍将有数以万计的人口在通州落户。未来两年的夏天,通州人将怎么过?
记者手记
煎熬和坚守的差别
通州水资源紧缺,这事人所共知。我们无非想知道,通州的供水问题,有关部门在采取怎样的措施,何时能起到作用?
其实,百姓的“吃苦”能力很强,也愿意理解“解决问题需要时间”。但煎熬和坚守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充满焦虑而后者满怀希望。
不久前,通州的人代会上提出,要将通州的部分地区打造成“不夜水城”。这让身处缺水区的居民理解起来,确实有点困难。
我们更愿相信通州的有关部门属于务实者,在给老百姓一个交代前,不愿张扬。
既然“不夜水城”的概念都提了,居民家里夏季缺水的问题肯定要优先解决。适当的透露一下,让老百姓多一点信心和理解,岂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