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常州网8月25日电 将经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后的达标尾水作为工业用水、城市景观用水、农田灌溉、市政杂用等,常州排水管理处在全省做出了积极有效的示范作用。
上月,戚墅堰污水厂已与中天钢铁正式签约,从今年年底开始每天向其提供2万吨再生水作为工业补充用水。之后,中华恐龙园、荆川公园将把再生水作为景观、绿化用水,而天宁开发区内纺织、印染企业的生产用水也将用再生水替代。
据市排水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戚墅堰再生水工程10月就可竣工投运。城北再生水工程已完成规划方案设计和审批,预计下半年开工建设,明年建成投运,这两年再生水计划供水总规模会达到每天7.25万吨。
日前,经层层遴选,此项工程还在全省67个参选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全省首批“江苏城建示范工程”,并在省科技厅立项。
再生水利用技术,在新加坡、日本等国及我国北方地区已相当成熟,不过对于江南地区居民来说或许还有些陌生。
这些经深度处理后原本直接排入河道的尾水,现在成为第二水源被循环利用起来,不仅能缓解常州水质性缺水矛盾,还能有效减少新鲜水资源的使用量,同时对生态环境也有一定改善。
再生水的水质情况应该是市民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对于是否会对环境、人体造成影响,排水管理处也进行了反复比对与分析。
他们通过对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和一级A水质标准比较,在污水厂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时,尾水仅需进行简单的补充余氯,就能用作补充水、绿化、冲厕和景观用水,完全能满足公共用水水质要求,对人体、环境没有影响。
目前,常州市再生水主要将用于工业、城市景观、绿化等,未来几年内还会与一些开发商联系,把部分新建小区作为试点,铺设专门再生水供水管道,将再生水真正引入市民的生活中去,用于冲洗厕所、洗车等,但真正达到直接饮用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排水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新加坡就直接把再生水提供给市民安全饮用。国内来看,从技术层面来说完全可以达到,然而市民观念的转变、投入成本的高低则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据悉,未来5-10年,常州市再生水利用规模有可能扩大到每天30万吨,戚墅堰污水处理厂、清潭污水处理厂将完全变成再生水厂,真正实现污水“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