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6日从黄山市环保部门了解到,市环境监测站与浙江省淳安县环境监测站近日共同完成了2013年度新安江流域皖浙跨界水体监测工作。根据对全年监测数据的分析显示,2013年,黄山市新安江流域总体水质状况为优。
据对中心城区横江桥、率水桥、黄口桥、花山谜窟、湖边坝5个断面监测显示,水质年均值为类,水质状况为优。据对皖浙省界街口断面监测显示,新安江出境断面水质稳中趋好。与2008-2010年三年均值(基本限值)相比,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均值下降,氨氮均值上升,符合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工作要求。
据了解,2013年,黄山市积极落实“六个全覆盖和四个强力推进”,即流域村级垃圾保洁、重点河面打捞、干流网箱退养、主要干支流综合治理、河道采砂整治、重要支流水草治理全覆盖,加快推进主要干流沿线工厂搬迁、城乡污水处理、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和环保能力提升,有力保障了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预计到2013年底,综合治理完成投资345亿元(2011年实施项目145个、完成投资88.1亿元,2012年实施项目108个、完成投资107亿元,2013年综合治理计划实施项目100个、预计完成投资150亿元)。对应生态补偿机制试点项目,共实施项目156个,已完工项目72个,累计完成投资50亿元,其中生态补偿资金累计补助黄山市11.3亿元。
黄山市结合省民生清洁工程的实施,在流域67个乡镇建立了“组收集、村集中、乡镇处置”的垃圾处置体系,共核定村级保洁员2791名,建立了保洁长效运行机制,目前新安江两岸及所有自然村的清洁工程全面运行。加强源头控制,制定河面打捞实施方案,明确实行日常清洁管理、支流集中整治、干流河面打捞三级设计,成立了新安江干流8支打捞队,各乡镇定期开展支流河道清洁活动,实现重点河面打捞全覆盖。实施了以防洪堤岸、沿江截污管网、河道疏浚、生态修复及水土流失治理等为重点的河道整治项目建设。新安江干支流累计退养5388只网箱,并出台扶持政策确保渔民退得出、稳得住。集中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整治活动,河道采砂处数由原来的125处下降到现在的52处,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0平方公里。开展水草治理专题研究,根据水草滋长情况开展专项治理与日常打捞工作,今年洪灾以后,黄山市集中开展了2次大规模的覆盖全流域的河道整治行动。
黄山市强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和工业企业转型发展步伐。整治了53个规模畜禽养殖场,通过雨污分流、沼气池和生态发酵床等措施治理污染;开展了27个规模化生态茶园等农业基地减肥降药污染整治,推广使用生物替代农药、太阳能捕虫灯和有机肥等。近3年来,全市累计拒绝进入有污染企业180多家、意向投资180亿元。黄山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已完成投资近20亿元,实现了供热、脱盐、治污“三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