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哗哗……龙光乡徊林村农爱滋大婶拧开自家的水龙头,一边接水洗菜,一边乐呵呵地对记者说:“这水是经过消毒的,用着干净放心,多亏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今年以来,广西德保县把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和困难问题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来抓,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力度,共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0处,投入资金2085.3万元,惠及3.13万人。
领导重视攻坚,技术引领克难。该县饮水不安全人口分布点多、面广、分散在全县的12个乡镇,且地处大石山区,所以难于发展联片供水,增加了项目实施的难度。为改善全县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条件,扎实有效的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该县积极向上级争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成立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任务和要求,组织水利相关部门根据各地方地质情况进行实地考察、科学分析,项目负责领导小组深入项目工地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倒排施工工程,加派工程技术人员监督检查工作,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工程验收制“五制”原则,确保工程的高效优质。
开辟幸福之源,百姓喜笑颜开。为了做好工程建设管理,保证工程质量,该县组织了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各乡镇分管领导、水利站干部等深入乡、村、屯进行调查研究,逐村、逐屯建立了《德保县农村饮水安全村、屯项目登记卡》,科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将需要解决饮水困难的人口落实到村屯,将饮水村屯进行编号排队,以此为依据编制年度建设计划,按卡实施,有效避免了安排计划和资金使用时的随意性。同时,严格把好工程设计质量关,项目设计方案主动征求村委会及群众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不仅解决了群众喝水问题,还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协调,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当地老百姓把饮水安全工程誉为“民心工程”,安全饮用水称之为“幸福水”。“技术上的事儿,咱不懂,也帮不上忙,但体力活,咱能干,政府需要咱做的,我们都乐意参与,这不是为政府办事儿,而是办咱老百姓自己的事儿啊。”马隘镇古寿村村民郑大针如是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得农村居民的饮水条件和饮用水质发生了深刻变化,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让饮用水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农村环境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健全管理制度,持续为民造福。为做好建后管理,保证工程持续发挥效益,该县本着“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对于单村屯,由水利局指导受益农户成立供水协会或管理小组等组织,按照“有偿供水、以水养水、自我维持、持续利用”的原则,组织受益群众集体讨论制定合理水价,选用责任心强、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人作为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管护;对乡镇集中供水工程,明晰产权,落实管理机构,归口水利部门实行行业管理,水价由供水中心根据成本核算向县物价部门提出申请,由物价部门组织受益群众代表,举行水价听证会,然后核定水价所收水费,设立专户,用于管理人员的工资、工程的维修费等,确保做到以水养水和工程持续良性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