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13年,“水”成为了温州的关键字。去年温州市水利投资达126亿元,努力改善水生态环境,各项投资居浙江省各地市第一。庞大的数字后面是温州市政府对水问题的重视与决心。
温州市长陈金彪在近日美丽水乡建设“百亿工程”开工仪式上说,温州因水美而兴,又饱受水旱灾害之苦。
的确,在台风重灾区温州,每年的防洪减灾成为水利部门的重中之重。此外,“请局长下河游泳”凸显的水污染问题,也把“治水”推上了风口浪尖。
“内涝”一去不复返
温州有几大有名的涝区,永嘉县上塘镇、市区三溪片区皆在其列。
上塘,是永嘉县城,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形似盆地,排涝标准低,历来是全省防洪减灾能力最为薄弱、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淹水频率近乎于“年年遇”。
去年“菲特”台风正面袭击温州,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达72.69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10月份登陆大陆的最强台风。然而,逢台必涝的永嘉县城上塘出现了历史上首次未受淹,面对强台风,永嘉县城的居民终于结束了被水淹、淌水过的日子,松了一口气。
“温州水利部门投资7.07亿元建成的三塘隧洞分洪应急工程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温州市水利局规划处处长陈木永说。
“该工程由鹅浦、中塘、下塘排洪工程组成,总长8810m。在汛期,能利用潮汐功能开启闸门,三支流78%的洪峰流量将直穿隧道而过汇入楠溪江。”温州市水利局规划处副处长娄一青介绍道,该工程使永嘉县城排涝能力标准从不足3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标准。
此外,在“菲特”期间首次实战就建奇功的还有市西向排洪工程,在43小时内累计排涝20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200个九山河的水量,让三溪片告别了内涝“重灾区”的头衔。
治水摆上重要位置
“如今,治水已经摆上了重要位置。”温州市水利局副局长王振勇表示。
一周前,王振勇刚刚为“泛舟塘河行”活动授旗,专业水质化验员泛舟全长约33公里的塘河,抽取各个河段的水样作监测。他希望由此激发全民治水,让塘河重现水清、岸绿、景美。
不仅如此,美丽浙南水乡建设“百亿工程”也在近日开了工。当天开工的25大工程总投资为136亿元,浙南水乡正式从理念步入了实施期、建设期。其中,投资2.3亿元的温瑞塘河沿河景观及水乡文化提升工程,包括了塘河文化公园二期、荷塘月色城市公园、谢灵运公园及沿河博物馆群等一系列公园,计划于2016年建成。
去年10月,温州召开了全市美丽浙南水乡建设动员大会,以治水为突破口启动美丽浙南水乡建设,计划用八年时间实施千亿系列工程。记者从水利部门了解到,自启动以来,全市已开工“五水”共治工程11个,投资45亿元。
此外,市水利局在珊溪水源保护的经验成功入选2013中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
水利投资连续两年全省第一
“2012年温州水利投资86亿元,2013年投资126亿元,温州已连续两年水利投资成全省第一。”王振勇表示。
据了解,2013年全市共实施水利重点项目159项,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26亿元,同比增加46.5%。
今年,温州建设美丽水乡总体计划投资164亿元,包含水利投资106亿元。其中,计划投资17亿元全面完成河道生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使全市河道水生态有较大程度的改善。(黄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