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采访时发现,部分乡镇的污水处理厂已无法承担日益加剧的排污规模,同时污水处理厂的运作资金也面临严重紧缺。系列报道《荆楚地,碧水情》今天请看《乡镇污水处理厂出路在何方?》,由湖北之声记者胡佳、刘雅婷采制:
在仙桃人吕清的童年记忆中,妇女洗衣、男人捕鱼、小孩游泳,构成了家乡仙桃毛咀通顺河里最美好的三个景象。可是,近几年回到家乡再看通顺河,已完全没有了当年的美好:“河水完全是臭的,水是黑色的,听说前几年还大面积的出现了死鱼。很心疼呀。”
仙桃市环保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仙桃目前有两座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排入通顺河,可乡镇上因为设计规模不够、配套管网不到位,污水处理厂长期处于超负荷运作,排入通顺河的污水难以达标,是造成通顺河不再清洌如初的主要原因:“无法达到三类水质。我们在建污水处理厂有6座,其中有两座是排在这个河里。记者:现在两座能满足污水处理吗?还满足不了。”
随着我国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乡镇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逐渐成为区域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可部分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过小导致运营成本偏高,资金的瓶颈成为污水处理厂的最大障碍。三伏潭副镇长李英楷告诉记者,当地三伏潭污水处理厂每天的运转对于乡镇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们每天处理时间必须要到达8个小时,但是电费特别贵,一个月4万左右,一年4、50万,带维修5、60万,我们现在还没启动收费的程序。”
目前,污水厂正常运营的经费保障有两个来源:污水处理费和财政补贴。由于乡镇用水人口过少,再加上水价偏高,加收污水处理费可能会引起居民的抵触情绪,各地地政大部分收不上来这笔钱;但是乡镇的财力又有限,如果污水处理厂的资金全靠财政补贴,乡镇政府不太情愿也无力支付。
除了污水处理费,电费也是让乡镇污水处理厂无法正常运转的主要原因。三伏潭副镇长李英楷告诉记者,污水处理厂的用电收费标准所采用的是工业用电标准,为了节约电费,三伏潭污水处理厂只能采访“白天停夜里转”的方式运行。李英楷:“深夜一点钟我们还开泵啊,白天用电高峰期电价贵,我们就晚上1点启动,电价便宜些。”
目前,我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突飞猛进,面对大批新建的污水处理厂,首先应该解决已建成污水厂的正常运营问题,对运行负荷低、进水浓度低的,要加强雨污分流改造和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其次是统筹做好在建和未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监管和运营工作,开放市场,借力社会资本,建立长效机制。加快推动湖北的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