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广东增城:密林载碧水公园处处在
广东增城:密林载碧水公园处处在
发布日期:2010/8/10 9:42:27

增江公园

荔城污水处理工程已投产项目
  “河水变干净了,家前屋后也不臭了,周围环境也变漂亮了!”这是花园村村民感受到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带来的变化。花园村位于正果镇区西部,地处增城市湖心岛景区,全村居民约800人。村庄的排污设施非常落后,有的地方存在污水横流的现象,严重影响村民生活,污水治理迫在眉睫。自从正果镇农村污水治理项目之一花园村污水处理站全面投入试运行后,花园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池塘的水清了、沟渠的臭味没了、蚊子苍蝇也少了许多,治水效果令村民称赞不已。站在村头,只见硕果累累的荔枝树枝交错于污水站之上,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污水站增添了柔和动人的姿态,与当地农村生态环境相互交融,互相映衬,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花园村仅仅是增城市污水治理与河涌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

  按照广州市治水工作部署,增城市紧紧围绕“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的要求,以“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为目标,举全市之力打了一场治水攻坚战,到今年6月底,全面完成广州市下达的辖区污水治理与河涌综合整治任务。

  结合三大主体功能区实施全区域治水

  美丽的增江河畔密林映翠,景色迷人。绵延10公里的江边,修自行车休闲健身道、铺林中小路、建亲水平台……一个规划面积为30平方公里的湿地公园正在火热建设中,公园有个动听的名字“鹤之洲”。即将开幕的2010年广州亚运会,市民可以来这里观龙舟竞赛,赏岭南风光。

  近年来,增城把全市1616平方公里的范围因地制宜划分为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同时把保护水资源、实施全区域治水确立为各主体功能区发展的核心考虑要素。

  增城着眼建设广州东北部绿色生态屏障,保护广州东部饮用水源,着重在南部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区建设工业污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在中部优化开发的文化生活区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在北部生态产业区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同时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有效治理,并对重要河涌进行综合整治。

  按照广州市任务书中的治水项目,增城市需扩建新建荔城、新塘、永和、石滩、中新、派潭高滩等6个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含管网),建设77条村共计107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及其管网铺设,实施二龙河综合整治。截至2010年6月30日,全市完成投资约16.5亿元,顺利完成广州市下达的治水任务。

  通过开展污水治理与河涌综合整治工作,城区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将由原来的14.26%上升到86.96%,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将达到43%,区域内水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今年4月底,联合国副秘书长及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蒂贝琼卡到增城市考察,赞赏“增城人居环境真好,是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并表示向发展中国家推广和推举增城为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候选城市。

#p#副标题#e#  视治水为民生工程促增城可持续发展

  开展污水治理与河涌综合整治工作,是广州市为了以良好的城市水环境面貌迎接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召开,举全市之力打一场治水的“人民战争”,确保2010年6月底前全市水环境质量有根本性好转,建立健全水环境治理长效机制而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对此,增城市予以高度重视,按照《广州市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部署要求,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广州市水务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把按期保质完成增城市辖区的污水治理与河涌综合整治工作任务作为对广州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把切实加强水环境治理,有效改善城乡水环境作为关系增城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的一项系统工程和民生工程,站在实践科学发展观和造福人民群众的高度,坚持把开展污水治理与河涌综合整治和实施公园化战略、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等全市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坚决把污水治理与河涌综合整治工作抓好抓实。

  为切实加强对污水治理与河涌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增城市成立了由市长叶牛平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各有关单位和镇街为成员的增城市污水治理与河涌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计划资金组、工程指导组、协调督办组、综合后勤组、新闻宣传组、检查监督组等6个工作组,具体指导、实施、监督污水治理与河涌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构建全市一盘棋的污水治理与河涌综合整治工作体系。

  各建设责任主体单位把治水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严格落实目标责任,高度重视抓好项目的跟踪落实,做好征地、管线迁移、用电报装等前期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深入施工现场,督促施工进度,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及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增城治水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治水6大亮点创出鲜明“增城模式”

  敢为天下先的增城市屡屡创新,在开展治水工作的过程中,又闯出了一条新路,形成6大亮点,创出了鲜明的“增城模式”。

  ◎亮点

  把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建设与污染源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采取镇街联动、部门联合执法,对东江流域增城境内支流,包括增江河、西福河、雅瑶河、官湖河等河流沿线实行拉网式排查,加强对小工厂、小作坊等偷排污水行为的处理,2009年共检查企业3000多家次,立案查处偷排污水案件140宗。对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的11个集中式供水点排污单位进行拉网式摸查,全面拆除和封闭34家排污单位所设的34个排污口,停止直接排污行为。对辖区内造纸、皮革、漂染、电镀等69家企业实施了关停整治。

  ◎亮点

  把污水处理厂建设与截污管网以及泵站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建设6个污水处理厂区的同时,同步规划建设了截污管网79.4公里,提升泵站7座,系统解决先截污、再通过管网和泵站把污水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的问题,提高了污水处理能力,确保辖区范围内的污水能够完全处理。

  ◎亮点

  把开展治水与系统推进雨污分流、彻底解决城镇水浸街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推进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旧城改造、市政道路建设和房地产社区建设的同时,同步实施雨污分流。投入5.8亿元,完成城镇道路雨污分流工程,改造雨污水管28.1公里,彻底解决荔城城区、新塘城区以及中新、石滩等镇区的水浸街问题。

  ◎亮点

  把开展治水与实施辖区内江河水库整治以及防洪设施建设工程有机结合起来。投入3.35亿元推进百花林、增塘、竹坑、长冚等主要水库达标加固工程;基本完成增博大围、初溪拦河坝、附城围、东区联围等河涌两岸50.4公里的整治工程;改建光辉、雁塔等电排站,城区排水能力进一步增强。

  ◎亮点

  把开展治水与水环境整治、水景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投入近2亿元推进了增江河两岸、派潭河、白湖水乡等主要河道的绿化、美化、道路设施建设;全面拆除水边茅棚、窝棚等违章搭建构建物,全面清理了增江河387艘破旧住家船及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运输船只;规划建设了新城区增江河段长约8公里、面积约30平方公里的鹤之洲景区,建设了湿地公园、天然浴场、观景长廊等项目,打造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场所和旅游景点;从初溪水利枢纽至湖心岛旅游景区约50公里,打造了增江画廊游船绿道,沿增江两岸建设“绿上添花”景观林带,沿江边规划建设了250公里的自行车休闲绿道。

  ◎亮点

  把全区域治水与统筹城乡水资源保护和发展生态产业结合起来。增城把全市1616平方公里的范围因地制宜划分为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把保护水资源、实施全区域治水作为各主体功能区发展的核心考虑要素,结合实施全区域公园化战略,在统筹保护水资源的同时,大力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p#副标题#e#  增城治水项目整体情况

  1 城镇污水处理系统

  (1)荔城污水处理系统。由原处理规模5万m3

  /日扩建至10万m3/日,服务范围扩展到增城市中心城区荔城街、增江街约30平方公里。荔城污水处理厂首期已于2007年3月建成投产,三年来能稳定运行,达标排放。厂区二期扩建和沿增江河两岸铺设截污管网10.6公里,新建污水提升泵站2座;厂区已于今年5月29日通水调试,新增截污量3.6万m3/日。对荔城污水处理系统排放的废水实施监测,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2)石滩污水处理系统。石滩污水处理系统设计规模为5万m3/日,首期为2.5万m3/日,铺设截污管网14公里,服务范围为石滩镇墟镇范围约18平方公里。该工程于2009年11月份开工,今年6月初完成,并于6月4日通水调试。对石滩污水处理系统排放的废水实施监测,已达到预期效果。

  (3)中新污水处理系统。中新污水处理系统首期为2万m3/日,铺设截污管网17公里,服务范围为中新镇墟镇范围约22.5平方公里。该工程于2009年11月份开工,目前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厂区环境整治、单机调试和通水调试,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4)新塘污水处理系统。新塘污水处理系统规划为40万m3/日,首期为10万m3/日,铺设截污管网5.8公里,服务范围为新塘镇城区约40平方公里,该工程于2009年11月份开工,目前已基本完工,现正在进行厂区环境整治、单机调试和通水调试,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5)永和污水处理系统。永和污水处理系统规划为30万m3/日,首期规模为5万m3/日,铺设截污管网25公里,服务范围为新塘镇沙埔片区和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约32平方公里。该工程于2009年11月份开工,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厂区环境整治、单机调试和通水调试,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6)派潭高滩污水处理系统。派潭高滩污水处理系统设计规模为0.5万m3/日,首期为0.3万m3/日,铺设截污管网8.5公里,服务范围为白水寨风景名胜区重点开发区域约10平方公里。该工程于2009年11月份开工,目前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厂区环境整治、单机调试和通水调试,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6大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全部投入运行后,可基本解决增城市中心城区、中心镇、工业园区和生态产业区的污水处理问题。

  2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

  投资1.49亿元,建设77条村共计107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及241.44公里的管道铺设。目前,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已建成,完成了广州市下达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任务,涉及18.99万农村人口的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3 河涌综合整治

  大力实施二龙河综合整治,整治范围从腊布桥至河口段全长6.68公里,河两岸岸线整治总长8.9公里,投资1669万元,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堤围加高培厚,边坡修整绿化,新建沿河休闲步道,重建灌溉涵闸1座、排水涵闸4座,拆除重建灌溉提水泵站2座,加固水坡2座,目前已基本完成工程建设。对二龙河水质样本实施监测,监测结果表明二龙河水质现状较好,水体无发黑发臭现象,主要水质指标化学需氧量、氨氮等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生化需氧量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通过开展污水治理与河涌综合整治工作,增城市城区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将由原来的14.26%上升到86.96%,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将达到43%,区域内水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4 增城示范性河涌建设工程

  按照广州市关于建设示范性河涌的部署要求,结合增城市目前水环境治理的实际情况,增城市把增江(初溪至棠村段)水环境整治工程和二龙河(腊圃桥至河口段)整治工程作为示范性河涌建设工程。

  目前,增江河全河段平均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

  投入1.82亿多元,先后建设了东区联围堤路整治、罗岗围防汛公路、附城围加固达标和防汛公路、增博大围一期防汛公路、莲塘围达标加固、庆东围达标加固等合共17公里堤路综合改造工程,形成了一个交通便利、防洪安全、岸线优美的整体架构。

  规划完成增江画廊水上游绿道。为进一步丰富增江画廊水上游绿道的内涵,增城市在增江河初溪至棠村段先后规划建设了鹤之洲湿地公园、天然浴场、莲塘春色等一批旅游节点;同时新建和改建了9个游船码头,并于今年5月1日开通了增江画廊水上游船项目,努力构筑以绿道为“藤”,以沿线景区景点、自然景观、旅游驿站、购物点等配套设施为“瓜”的生态旅游新格局。(刘可英)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韧性城市:从“城市看海”到“智慧抗灾”的
吕梁市:做好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管理工作
“水患之河”到“幸福之河”的蝶变——福建
高质量发展看广元:“海绵”里的便民利民
高标准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重庆明确25项河
《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管理条例》将于5
山东以用促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新乡全力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建设
地质成果支撑服务杭州城市韧性安全建设 杭
“广佛跨界治水”花地河样本,书写生态与经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全球最大环保展慕尼黑IFAT中国系列子展
32024中国环博会深圳展 IE expo
4六大主题分会聚焦水利行业热点,尽在9月4
5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6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7突破性过滤技术问世,可清除水中多种持久性
8英国推出严厉措施阻止水污染
9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102024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学术会议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