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终考临近。尚有6个月,“十一五”规划中这两个约束性硬指标的成绩即见分晓。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做好“加法”,又要做好“减法”。在经济增长与污染减排之间,新昌有取有舍,在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已全力打响了减排这场攻坚战。
按照市政府有关文件,新昌今年须完成350吨化学需氧量减排量,为确保新昌顺利完成年度减排任务,新昌采取一系列措施有序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在新昌大地上,一场坚决果敢的战役正在强势展开,今年之山城,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行动,全力向污染物减排的目标挺进。
变生活污水为“清渠”
确保减排重点项目建设,是实现污染减排的关键。上半年,新昌列入省计划减排项目有1只,即通过上礼泉(西郊尾水渠)、兴南小区、金凤山庄污水管网结算以及江南桥寺下坑污水管网新增核算来实现嵊新污水处理厂工程减排。目前该减排项目进展顺利,较好地完成了阶段性减排任务。
在重拳出击整治工业废水时,生活污水的直排是影响新昌江水质的重要原因。而污水治理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最基础的一项工作。为进一步提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推进污染物减排工作,近年来,新昌全面掀起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高潮,踏上了大手笔铺设污水管网,重治生活污水的艰辛路程:去年6月,上礼泉片(西郊尾水渠)污水管网建设工程竣工,约5000吨/日的生活污水纳管;同期,兴南小区、金凤山庄排水管网改造完成,两社区生活污水纳管量达800吨/日;今年1月,江南桥寺下坑片污水管网工程建设完成,县城鼓山社区大部分生活污水实现纳管处理,废水新增纳管量达1000吨/日。一组抽象的数据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新昌为减排而付诸的决心和实实在在的行动。
据悉,三个项目共投资近700万元。尤其,县城城南社区(兴南小区)、茶亭社区(金凤山庄)排水管网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611.2万元,两小区居住人口有4000多人。工程按照雨污分流要求,埋设雨水管3946米,工程自2008年10月动工建设,2009年6月竣工,使该区块生活污水顺利纳管进入嵊新污水处理厂处理。
三个项目中,上礼泉(西郊尾水渠)污水管网改造工程是涉及居住人口最多的。西郊尾水渠起源于新昌江水文站,沿途经热电厂、兔毛衫市场、县五金建材装饰市场、上礼泉村,穿过炼油厂后再汇入新昌江,沿途约2.75万人产生的生活污水都直排新昌江,此外,主要污染源更有该区块内的畜禽养殖废水,新昌江北岸部分企业如赛丽丝绸、新源化工等企业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总长度近300米的管网建成后,使各类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工业废水全部流向嵊新污水处理厂后变为“清渠”。
“绿色”的梅澄区块
#p#副标题#e#作为新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在高新园区(梅澄区块),记者感受到了紧张、忙碌的发展气息,看到了一幅幅火热的建设场景。伴随着梅澄区块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园区,而梅澄工业组团截污管网建设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绿色音符。
为保护澄潭江流域生态环境,保障周边群众环境权益,近日,县环保局、高新园区(二期)管委会、县水务集团联合下发《关于要求企业做好雨污分流污水进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园区内各企业积极做好废水进管的各项工作。第一批进管企业有包括丰岛食品、佳成工艺品、春江食品、诚茂实业、天福茶业等在内的30家企业,按通知要求,各企业要在7月15日前上报整改方案,8月底前须必完成管网整改工作。
目前,新昌梅澄工业组团截污管网正在加紧建设之中。今年上半年,污水干管已铺设延伸610米,计划于8月底前完成剩余管线铺设和梅渚镇沃西桥、铁牛村的二座污水泵站建设,并于9月实现污水纳管处理。工程建成后,将收集高新园区梅澄区块及截污干管沿线的工业、生活污水,将极大促进澄潭江的保护和综合治理,也为完成新昌污染减排年度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三花集团的“低碳账本”
把可以利用的全部利用起来,把能省的资源最大限度节省下来。三花集团在节能降耗上,有着自己的“低碳账本”。公司自2007年以来,积极推行清洁生产,这对三花而言,不仅仅是一次“成本革命”,更是一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产业升级革命”。节能减排,让三花集团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与此同时,在三花集团的“低碳账本”上,所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多。
企业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断提高,从不愿投入到舍得投入,从单纯污染治理到致力于清洁生产,处处追求减污增效。2009年,三花集团不惜斥资99万元,对厂区内的生活污水管网进行重新改造,并将生活污水全部纳入市政管网,以进一步改善新昌江水质。工程从2010年初开始建设,历时半年,终于在5月底完成了生活污水管网与生活污水沉淀池建设,厂区食堂、车间卫生间、宿舍楼、办公区卫生间等生活污水全部并网。6月初,水务集团与环保部门对生活污水管网进行了验收,预计日纳管水量1000吨左右,6—12月份能进管废水量约18万吨。
在三大块工作有序推进的同时,为加大二氧化硫减排力度,新昌对华佳热电厂电煤耗量实施严控,上半年华佳热电厂用煤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二氧化硫削减量209.5吨,能较好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二氧化硫年度减排任务。实打实的数据背后,让我们看到“减排”并不是挂在嘴边的一句轻描淡写的口号。
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建设,落实污染减排应急预案,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硬件”建设加上“软件”管理,政府推动加上企业用力,新昌的减排攻坚战打得有声有色,以确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年度减排任务。(黄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