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玉溪8月26日电 (记者 史广林)“抚仙湖自2004年恢复Ⅰ类水质以来,目前全湖总体保持Ⅰ类水质。”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局长武继昌今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目前,抚仙湖的保护由恢复性保护转向巩固性保护,由重点保护转向全面保护,由探索新保护转向依法保护,使抚仙湖保护治理工作全面升级。
2000年前后,随着抚仙湖流域活动增大,污染物排放量增加,湖内污染物滞留率剧增,清水产流机制遭到破坏,沿岸局部水域污染严重。2002年,由于星云湖劣Ⅴ类水污染,导致抚仙湖暴发蓝藻,面积达13平方公里。经过2003年治理,次年抚仙湖水质恢复Ⅰ类。
近年来,玉溪市针对抚仙湖贫营养湖的特征,依据对流域以控源为主,湖泊水体以保育为重点的综合防治理念,把抚仙湖三个片区98.6平方公里划定为开发禁控区。先后投入近20亿元人民币实施环湖截污治污、环湖面源污染控制、环湖生态建设等六大工程,彻底截断了每年4360万立方星云湖劣五类水污染抚仙湖的现状,建成污水处理厂(站)3座,拆除沿岸企业62户及16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建成面积达1063亩的人工湿地及湖滨带。
通过努力,抚仙湖的保护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抚仙湖总体保持Ⅰ类水质。抚仙湖的水质受到中国环保部、水利部的高度赞扬和评价,被称为中国湖泊水资源保护典范。
但是,抚仙湖保护治理形式依然严峻。调查显示,每年进入抚仙湖的总氮达1099.6吨,总磷达173.1吨,超过了抚仙湖保持Ⅰ类水质每年总氮821.9吨、总磷115.8吨的湖泊环境承载力。武继昌介绍,为确保抚仙湖水质长期保持I类,今后将坚定不移的实施“一退、二调、三保”的战略措施:耕地、民房、企业彻底退出沿湖100米内湖水区域,用于截污工程的开展;调整抚仙湖径流区内一二三产业结构,第二产业5年内全部退出,第一产业只发展优质高效的林果产业,第三产业只引进高端、无污染的大项目;保护现有森林和原始树种,保住水源点,保住民俗民居。
玉溪市市长高劲松表示,到2015年,抚仙湖水质稳定保持Ⅰ类,Ⅱ类水质水域面积显著下降,劣Ⅴ类水质的主要入湖河流的数量大幅下降,建立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管理体系,“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好的生态环境。”
抚仙湖是珠江源头第一大湖,是中国目前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也是中国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蓄水量206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滇池的水量,占全国淡水湖泊总蓄水量的9.16%,占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