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玉环不仅彻底解决了全县60多万人的吃水难题,而且全县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100%,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
10月29日,玉环县分管水利副县长陈明迪向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报告“十一五”农村改水情况:
2006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1.2亿元,解决了146个村近2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全县饮水安全村和人口达到296个村40.3万人,占全县总村(居、社区)数的97.6%和总人口数的98%。
县委书记柯昕野提出,一鼓作气,年底前,让最后7个村群众全部喝上自来水。
玉环人祖祖辈辈靠天吃水、靠肩挑水、靠桶储水的历史终于宣告结束,60万玉环人民历史性地告别了“缺水时代”!
内挖外引:为有源头活水来
时光倒流。
2009年12月29日,一个玉环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投资2.63亿元的玉环境外引水工程迎来了全面竣工,这一天,也正是工程试通水一周年,源自黄岩长潭水库的汩汩清水奔流42公里,横跨温岭玉环两县市的6个乡镇,源源不断地流进玉环千家万户,60万海岛居民一举解“渴”。
县委书记柯昕野激动地说。“这是我县供水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长期制约玉环发展的用水瓶颈已经破解,玉环人民历史性地告别了‘缺水时代’!”
没有人比董建勤更理解这句话的分量。自担任县自来水公司董事长13年以来,玉环人民为水所困,几届政府为水不懈努力,历任领导为水殚精竭虑,他都是最真切的见证人。
玉环是资源性缺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420立方米,不到浙江省平均水平的20%。每到干旱季节,缺水就成为玉环头等重要的民生难题。找水,也成了每届政府摆在首位的民生工程。为此,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p#副标题#e#
加强水源建设。投入1.5亿元在2001年建成全县最大的小一型水库——里墩水库,每年新增蓄水551万立方米;投资6000万元,2004年建成东风引水渠道并投入使用,使坎门唯一的双庙水库增加蓄水60万立方米;随后,又投入7700多万元对全县的饮用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清淤扩容,使全县11座小一型饮用水库的蓄水量增加到1830万立方米;
海水淡化。为解决海岛鸡山乡5000多居民的吃水难,2007年县政府投资建起一座日产300吨的海水淡化水厂;在旱情严重的2008年,每天2000多吨华能玉环电厂自产的海水淡化水输入全县管网;
向温州买水——万难中的玉环,做出了一项不得已的选择。
这一系列措施,虽解了一时之需,但对于日用水量达6万多吨的玉环来说,只有向黄岩长潭水库引水,才是破解玉环近中期吃水难题的根本之举。
2006年4月19日,在台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作为台州市二期供水工程的子工程,玉环境外引水工程开工。
2008年11月底,境外引水工程管线全面贯通,比计划工期提前半年。同年12月29日,引水管网一切调试妥当,当清澈甘甜的长潭水一路奔袭引入玉环供水管网时,负责开闸的坎门水厂厂长卢祥国突然手腕一转,将潺潺清流引向了前往坎门的管道,“坎门人民几辈没喝过这样纯净的水了。这次,我要让他们第一个喝,痛快地喝!”
农村改水:全县100%人口喝上放心水
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陈明迪多次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全县农村改水情况。每次会议,人大代表都对农村饮用水安全表示了深切的关注,要求政府加紧农村改水,提高全县人口安全饮水的覆盖面。
当时的现实是,至2005年,玉环尚有50%的村未通自来水,涉及人口19.1万,已通水的村也有相当一部分供水质量达不到安全标准。因为大量的农村群众与外来人员直接饮用受到污染的地表水,当年玉环肠道传染病高发达250例。
五年间,坎门、楚门、清港、沙门4个水厂扩建增容,使县自来水公司的日制水能力从7万吨提高到10.7万吨。新铺设的136公里供水主干管和改造的130多公里旧管网,像一条条生命血管遍布全县9个陆上乡镇和街道。在供水管网无法延伸到的山区、海岛边远村庄,建成了16个村级水厂。8座高位提水泵站的建成,让城关、坎门、大麦屿等地的4万多群众喝上了清澈的自来水。
数字的背后,是一幕幕令人心酸而又欢欣鼓舞的场面。
2009年9月初,一条1800多米的引水管道横贯乐清湾海底,将自来水送上了海山乡这个最后一个未通自来水的海岛,岛上600余名群众家家通上了自来水。该乡茅坦村70多岁的余金梅老人拧开水龙头,水花喷溅而出,他激动地说:“我们祖祖辈辈挑水、储水,为了水,不知吃了多少苦。今日终于吃上了这么清甜的自来水,真是好福气啊!”
2010年1月21日,施工人员3年艰辛铺就的长达17公里的坎门高位管线全部连通完毕。这张全新的供水管网,串连在坎门各个山丘,让3.5万住在高位的群众的吃水难题迎刃而解。
坎门西头顶居民李爱琴每天凌晨3点早起到3公里以外的水井排队挑水,20多年如一日,这年春节,她终于舒舒坦坦地睡了安稳觉,“看着家里的水龙头,轻轻一拧,清冽冽的水就‘哗哗’地流出来,真是一种幸福啊!”
这天起,县消防官兵结束了长达58年给坎门高海拔群众送水的神圣使命;这天起,珍贵的水票、如龙的取水队伍成为记忆;这天起,五花八门的储水用具被搁置起来……
结束语:
2007年,玉环被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评为全国农村改水工作示范县。
迫于干渴之苦的玉环,在解决民生难题的征程中,同时让城乡一体化供水的进程走在了全省、全市前列。
2010年1月,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现场会在玉环举行。令同行赞叹的是,当他们还在城镇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时,玉环的供水管网不仅全面延伸到了村级,而且送到了村民的家门口,全县一户一表率达85%,5.6万用户、38万多群众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