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与高碳经济相对应,高碳经济以消耗石油等能源为主,石油的主要成分为碳,因此降低对石油等的消耗,便为‘低碳’。”滨海新区环境保护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刘恩林说,“发展低碳经济,对滨海新区有很重要的意义。”他说,滨海新区的第二产业比重最大,而工业行业对新区碳排放强度贡献较大。“发展低碳经济,对滨海新区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起到很大作用。
对“低碳经济”比较规范的解释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不断深入,资源、环境的约束力将不断显现,“低碳经济”不再仅停留在概念层面,更成为一种发展的必须。目前,滨海新区正初步探索以技术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扶持的模式,“低碳经济”已经在滨海新区的家庭、企业和区域中广泛推广,“低碳”意识已慢慢融入新区的方方面面。节能减排不仅是一种先进理念,更能为家庭、企业乃至区域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滨海新区设立的全国第一家综合性排放权交易机构——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更为新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绿色服务提供了平台。滨海新区还将从政策层面加以鼓励、引导,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技术支撑
让企业尝到低碳的甜头
走近天津阿尔斯通水电设备有限公司(下称“阿尔斯通”)空港新厂投资项目,便会发现生产车间的屋顶特别与众不同。弧形的屋顶上,覆盖着整齐的太阳能硅板,一期项目总装容量为450kWp已安装调试完毕。整个项目计划安装容量2000kWp。
这是阿尔斯通采取的众多节能措施之一。
低碳经济,这个概念从诞生之日起便与新技术的应用密不可分。在滨海新区探索的低碳模式,新技术毫无疑问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以最小的能耗创造更为舒适的生产条件,阿尔斯通空港新厂采用了多种技术。
首先是建筑节能。生产车间的立墙、屋面和地面均采用了双层保温,以减少能量损失,从而降低能耗。其次是使用新能源,采用了地源热泵系统。
此外,阿尔斯通空港新厂大面积采用斜立面窗户,辅以自动化系统,最大可能地采用自然采光,减少用电。
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据测算,阿尔斯通空港新厂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达4123吨。
同时,生产成本也大大降低,并且该厂减少的排放还可以到天津排放权交易所进行交易。
东树德提到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是全国第一家综合性排放权交易机构。这是一个利用市场化手段和金融创新方式促进节能减排的国际化交易平台。
新技术不仅为企业带来甜头,也将贯穿于滨海新区功能区的开发建设之中。
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下称“生态城”)的开发建设为例。
为了最大条件的发挥资源效率,生态城在能源利用方面做足文章。
据了解,生态城将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可再生能源使用率不低于20%。
在水资源的利用上,生态城将建立起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化工污水、混合污水、生活污水,将陆续通过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处理,得到的再生水将用于补充景观用水,人工湿地及水生植物净化及回用至生态城的市政杂用等5个方面,生态城产生的厨余垃圾,以及污水处理厂排放出的污泥,将经过有机固体废弃物厌氧消化产理,产生出的清洁能源,再循环回生态城使用。
新技术也渐渐融入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
以天津开发区的生态小区建设为例。据天津开发区城管局社区科社区助理牛玉新介绍,开发区3个生态社区的家庭将配备一种新式的厨余垃圾分解桶,并配发有机酶,这种酶菌能把剩饭菜等厨余垃圾分解成无臭味无毒素的有机物。生态社区里还将安装落叶、落花回收处置设备,落叶、落花直接分解成的有机肥,重新撒填进小区绿地,给花草树木当肥料。
技术,是滨海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广泛引进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等技术,将为滨海新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强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