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迪米尔·巴拉斯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 张路桥 摄
本报讯(记者 王泱 纪文伶 实习生 田莉)昨日,中欧圆桌会议第七次会议在我市召开,中欧双方代表就“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世界关注的话题进行了讨论,双方发言人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欧方:污水处理是城市责任
欧盟经济社会委员会其他利益集团小组成员、斯洛伐克科技大学校长弗拉迪米尔·巴拉斯
“中国的GDP每年都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在增长。保持这么快的发展速度,就一定会对水和其他资源有更多需求。”
昨天上午参观鸡冠石污水处理厂给巴拉斯留下了深刻印象。“城市生活用水排入江河后对水质的污染是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的难题之一。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将居民生活用水经过处理后再排入江中体现了这座城市的责任感。这座工厂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规模都达到了一流水平。”
对于欧洲的情况,巴拉斯介绍说,近年来,欧洲地区的矿泉水消费量有明显增长,这对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因为大部分的矿泉水瓶是用塑料制成的,导致了对大量非再生资源的消耗,如石油。此外,生产过程中不仅要使用水,还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相比之下,从滤水厂向用户家的水龙头送水要环保许多。“在中国,我建议大家喝白开水,更有利于环保。”
中方:再生水将发挥大作用
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资源研究所副所长甘泓
甘泓透露,今年,全国对包括重庆在内的七个省市进行水利普查。“现在做这项调查就是希望能摸清家底,才好对症下药。”他也指出,重庆的生态保护做得不错,这对水资源持续发展是很有利的。
甘泓认为,中国与欧洲在水资源方面的情况不同,但在政策、技术和科学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合作交流前景。随着城市化进程,将产生大量的污水,城市污水经过处理后形成的再生水是农业、生态,乃至下游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因此研究开发“污水资源化”的途径,合理安排再生水利用将具有新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