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18、19日,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水污染防治法》)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12月10日,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并提出了要严格项目审批标准,注重从源头防治水污染;加大水环境改造的资金投入等5条审议意见。
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召开市长办公会议、市政府业务会议、城建系统专题会议,对审议意见进行认真研究并逐项整改。4月27日,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关于《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意见整改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政府及有关部门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执法检查工作报告和审议意见的整改落实情况给予好评。
记者了解到,市人大常委会将连续三年对沈阳市水污染防治进行执法检查,并跟踪监督整改情况,这是加大对沈阳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跟踪监督和连续推动的重要举措,目的是为进一步解决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快推进沈阳市生态城市建设和环保样板城市建设,促进沈阳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次加压泵站:
年底完成改造407处
为解决居民生活用水这一重大民生工程,政府先后投资4.14亿元,对二次加压泵站及小区给水旧管网进行了改造。到2009年,已改造278处二次加压泵站,改造给水旧管网257.8公里。据悉,剩余的129处二次加压泵站及150公里给水旧管网的改造建设工作将在今年完成。
同时,为保证老百姓喝上干净水,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还加强对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力度。对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保护区进行了重新划定,设立了61块水源地标志牌;对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周边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先后搬迁影响饮用水源安全的企业32家,依法查处违法企业81家;严格规范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地管理;坚决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建设,对化工、燃料、医药等污染较重或设计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一律纳入市级审批。
雨污分流工程:
总投资80亿元
去年初,在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针对存在的雨水和污水“同流合污”的问题,何文江等多名市人大代表提出《关于改造城市排水系统,实施雨污分流,提高污水集中处理能力》等3件议案。
为实施好今年和未来的雨污分流工程,目前,市水务集团和市建委已经制定出全市的雨污分流规划和2010年改造计划。
按照总体规划,从今年起至2022年完成全市“雨污分流”工程建设,总投资约80亿元。
据有关人员介绍,今年可受益的是居住在“两泵一线”工程线上的居民。“两泵”是指位于长青街的精勤泵站和黄河北大街的方溪雨水泵站,前者已经有雨水系统,还需改造污水混接问题;后者将通过铺设2.8公里长雨水、污水管线各一条,将黄河北大街和文大公路雨水抽升后排入方溪明沟,解决黄河北大街、三环桥、文大公路、北观音地区汛期积水,以及今后雨水排放问题,并经污水管线把污水导入北部污水处理厂。“一线”则是完成重工街分流制排水系统改造,在重工街下建设一条雨水主干线,使雨水流入卫工明渠,不仅根治重工街内涝,还可以解决牛心屯、南十西路、广业路等低洼地区汛期积水问题,零公里、南十、沈新、沈辽地道桥雨水泵站汛期出水受阻、桥下积水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中水回用:
签约项目规模每日57.6万吨
沈阳市现有中水回用签约项目合计规模为每天57.6万吨,已经运行中水回用项目合计规模为10.5万吨,其余中水回用项目将在未来三年内持续投入运营,运营规模每天47.1万吨。为推进水资源合理使用,逐年提高中水回用比率,市政府还制定了中水回用项目规划。如果热电企业新建、扩建项目进展顺利,2011年底前,将完成中水回用价格的确定、配套管网及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2013年底前,将达到中水回用签约规模,完成现有签约项目的通水运行。
污泥处理:
建设5个污泥处置点
今年初,何文江、周传淞等54名市人大代表提出《关于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泥二次污染》等4件议案。
为尽快解决困扰沈阳市的污泥处理难题,市政府从去年12月初就开展了沈阳市污泥现状调研、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技术研讨、处置方案征寻和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编制《沈阳市污泥处置技术方案》,并召开专家论证会等工作。
据了解,目前沈阳市主城区污泥处理工程布点方案和污泥处理技术路线已基本确定。按照规划,主城区将建设1个污泥集中处置点,在沈北、辽中、新民和康法4个区域各设1个污泥集中处置点,日处理污泥规模可达1300吨。污泥处置方案现已经过专家多次论证,主城区规划处置点将采用电厂污泥掺烧技术,市政府每年将拨付污泥处理费3432万元。
农村面源污染:
垃圾收集处理率将达90%
为减轻农村面源污染,沈阳市将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收集运输处置管理体系,对已建的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等环境基础设施采取多种运营方式,确保运行效率,年底使沈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由目前的70%提高到90%;积极推行农村改厕,将“三县一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由目前的50%提高到75%以上。
通过大力推进农村新能源项目,大力推广使用沼气,提高秸秆利用率,大量消耗农村人畜排泄物,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将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5处,乡村沼气服务网点95处,县级服务站2处,使沈阳市沼气用户增加到12500户,农村能源综合示范村2处、太阳能亮化示范村2处,秸秆成型燃料加工示范工程2处。同时,政府将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扶植生态农业发展,减轻农业面源污染。